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244章 新财政 一

1255再铸鼎 第244章 新财政 一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1年,1月28日,惊蛰,中央市,管委会大院。

根据以前定下的规矩,东海商社以清明为节点进行财年结算。今日是惊蛰,离清明还有一个月,也就是说上个财年快要结束了。因此,管委们又齐聚一堂,总结上一年数据和得失,展望下一年的发展。

“1260财年收入情况如下:

首先是田税。核心区域,含新划入的莱阳县,共412604石;莱州,包括掖县、黄县、招远三县,70557石;登州,包括蓬莱、福山、栖霞三县,89327石;宁海州,包括牟平、乳山、文登三县,共35283石。田税总计607771石,具体到县区的明细在刚才发放的文件里,各位可以自行查看。

其中我们还特别估计了各地的收税效率,也就是实际税收与理论税收的比值,城阳区这样的核心区域可达70%以上,而新占领区域通常只有30%上下,差距实在是惊人啊,同志们。

不过粮食虽多,但这两年风调雨顺,粮价有所下降,还要储备20%,所以这六十万石转化成的现金收入也就三十万贯左右,不要太过高兴。

二,关税。由于我们现在独占了胶州税关,所以这一项相比59年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230820贯。

三,海贸收入。60年受到59年底海州海战的影响,固定贸易额增幅不如预期,但是由于新增的定期船项目,又有了额外的增长点。同时,护航项目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通过护航按比例收取货物而取得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总体海贸利润的23%。目前定期船仍在持续进行,所以无法给出具体数字,预计整个财年可达25万贯以上。

四,商业收入。整个60年度环境安定,我们以工资和采购的形式向民间投入了大量资金,又打通了登、莱两个市场,向西的贸易路线也基本通畅,所以商业收入有了明显增长。还有一个会计因素,我们对通过海贸渠道出售的自产商品进行了内部结算,相当于各部门将产品卖给了海洋部。受此影响,海贸收入相对降低,商业收入相对升高,最终,预计整个财年商业收入可达32万贯以上。

以上是经常性收入,总计超过110万贯,可喜可贺啊!

此外,还有几项非经常收入。由于抗蒙战争的胜利,我们先后从南宋朝廷获得了30万贯的赏赐;之后,又通过朝贡,获得了10万贯的回赐;再之后,又通过出售军备,获得了15万贯的收入。这几项加起来,总计55万贯。啧,老赵家真是有钱啊。

还有一项,是向李璮出售俘虏所获的收入,不过李璮比较穷,只给了0.5万贯现钱,又给了大约价值2万的各类矿石、商品、粮食、船只等等,先计个2.5万吧。

去年底,他又出了价值约5万贯的黄金和白银,来向我们求购火炮。我们考虑到技术已经泄露,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并且加强李璮的实力,所以提请大会批准了,只是军委会和武备组那边还在研究应当出售何种等级的火炮。

如此一来,加上来自李璮的约7.5万贯的收入,非常收入已经突破了60万贯,这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170万贯!”

财政部长孔嘉谊做完报告,坐了下来。听着最后这个庞大的数字,管委们各个眉开眼笑,喜上心头,有钱的感觉真好啊!

这年头经济活动水平低,周期性强,但反而方便了财政预算,因为从一年秋税过后到明年初夏商船大举北上这近半年的时间里,商社都没有大笔进项,上一年的大部分收入其实已经锁定了,可以很方便的据此做出预算。

既然有这么多钱,那自然要好好分赃……哦不对,是好好利用了啊!

“咳,”张正义先开了个场,“我先提醒一下,这钱虽然看着不少,但也不是说我们就有这么多钱,都是一边花一边赚积累下来的流水,真从市场上截留下将近二百万的话,我怀疑东海的经济体系会不会就这么崩溃掉。所以胃口别太大,别想搞什么大项目。而且,那六十万的非经常项目也不是年年有的,一般收入按今年增长20%算,也就130多万,所以,省着点花!”

管委们心领神会,开始据理力争地为自己部门抢夺起预算来。

他们叽叽喳喳吵了一会儿,陆平突然咳嗽了一声开始讲话,众人还以为他要抛出什么大项目赚钱,没想到他说的却是:“呃,不是说要单独设立一个基金吗?这块准备怎么安排?”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也想起了这件事,纷纷看向了张正义,而张正义则对孔嘉谊示意了一下。

后者没办法,站起来说:“我还准备等你们吵完了再说呢。这事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商社一定是要保持一定现金储备的,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也确实有一笔不小的储备。但是现在又没有银行让我们可以存着吃利息,所以这笔资金闲置着是一种浪费。之前京东商城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启发,既然闲置,那干脆贷出去吧,既能让资金产生收益,又能给独立项目更大的自主性。

当然,想法是有了,但怎么实现还需要具体规划一下。这几天,我们走访各部门,听取各方意见,又内部进行充分的论证,得出一个方案,我觉得比较有可行性了。

具体是这样的,扩大储蓄所的作用,把现在商社的所有储备资金,作为财政部的资产,存入储蓄所,然后由储蓄所开展贷款业务。

当然,储蓄所现在已经已经有小额贷款项目了,经营的还不错。不过那是面向个人的,使用的是来自劳工和民间的储蓄资金,盘子还比较小。如果我们这个项目开展,那应该是算作企业贷款了,自然,初期这个贷款只能是面向我们自己人的,等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看情况而定。”

众人听完,开始思考起来。这么一来,东海储蓄所的地位必将大大提升,眼看着就是一颗明日之星了。那么,该如何为自己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最大利益呢?我们有什么可申请贷款的项目吗?

一时间会议室沉默起来。不久后,后勤部长方迎波举手问道:“这个贷款,有什么门槛吗?发放贷款的审批是储蓄所独立进行的吗?这个项目对于储蓄所来说是不是过重了,要不要设立一家独立的银行?”

一连串问题抛过去,孔嘉谊起来答道:“硬性的门槛是没有,但是这个项目总得让人看得过去,要么对商社发展有利,要么能赚钱。所以我们有一道软性门槛,那就是这个贷款是有利息的,而且还不低,每日万分之五,相当于年18%了。所以申请项目之前要掂量着点,别连利息都赚不出来。

审批嘛,初期不会给储蓄所太大权限,三千贯以下的项目可以自行决定,八千贯以下申报管委会审批,八千贯以上就需要大会同意才行了。这么看来,贷款任务也不重,所以不需要单独设立一家银行,储蓄所已经足够负担了。”

一个问题解答了,更多的问题产生了。

季国风皱着眉头问道:“等等,储蓄所的地位确定了,那么这个贷款具体来说是有哪个主体持有的呢?某个股东?某部门?某小组?还是一家独立的公司?”

孔嘉谊看了看张正义,后者拍板道:“既然都到了这一步了,那干脆允许成立有限公司吧!我看也不算超前,现在的条件已经水到渠成了。”

还没待余人拍马屁,季国风却继续问道:“那还有个问题,这新成立的公司,所有权如何定呢?某股东去开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属于他的还是属于商社的?如果是前者,那问题可就大了,以后我们只顾着挖商社墙脚就好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他会有足够的积极性吗?”

呃,这个问题可就诛心了,管委们热切地讨论了起来。这季国风平时不怎么开会,好不容易过来一次净添些麻烦。

张正义看了一眼史若云,她最近活动频频,显然是对七月份有想法,而且她一向是支持解放生产力的,这次她会有什么反应?

没想到她却坚决站在了保守的一边,拍案而起道:“不,这个口子现在一定不能开!所有股东牵头成立的独立公司,股权100%属于商社,股东个人一点也没有!否则即使只有一点,也必将后患无穷!当然,如果他们干得好的话,全体大会可以根据公司业绩表现,给他们一点个人奖励,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私有股权这种猛虎一定不能放出来!”

她这么一说,立刻引起了占多数的保守派管委的认同。这方案既保持了商社的领导又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正是适合现阶段社情的制度。

不过她刚说完这个,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不过嘛,我觉得这公司制度是可以向民间推广的,也应该允许土著商人成立自己的公司嘛。对于这些私营公司,就没必要做什么股权限制了,他们爱怎么分怎么分。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少合股经营的商行了,我们也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用更先进、更规范的制度去推动他们的发展就好了。”

她这么一说,又引来了不少管委的认同。不过张正义一边点头,一边却感觉不对,怎么老觉得这背后有东西呢?

季国风这时又提问了:“有道理……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按你这么分,现在我们共有三种性质的经济组织了。

其一,是原先的东海商社名下产业,比如工业部的工坊、后勤部的商店等等。

其二,是股东主办的由贷款而生的公司,嗯,可以视为东海商社的子公司。

其三,是民间自办的私营公司。

这些商社的子公司,是从属于商社体系,还是等同于民间公司呢?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商社部门之间的物资流动,都是无偿划拨的,但子公司也一样吗?比如说某子公司需要一批钢材,是直接领用呢,还是跟外人一样要拿钱买呢?”

这时,张正义和史若云不约而同地开口道:“拿钱买!”

(sdingdiannn/ddk248666/167669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