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37章 渤海沿岸

1255再铸鼎 第37章 渤海沿岸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一舰队返回登州之后,又继续向西探索。进入莱州湾之后,航线骤然繁忙起来。

自莱州城以西,潍州、益都、济南等大城附近皆有内河与渤海相连。这时代农业灌溉系统远不如后世发达,没法从水系中大量抽水,河流水量要充沛得多,使得航运业有存在基础,往来商船络绎不绝,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繁荣。

莱州城位于莱州湾东侧,背靠大泽山脉,控扼住通向登州的狭窄走廊,地理位置险要,是胶东地区有数的大城之一。不过第一舰队在这里没有什么好买卖的,停了几天就拔锚了。

向西前进,遇到的第一条大河是胶水,这条河发源自半岛南部,向北一直流入莱州湾。所谓胶东胶西的分界,就是这条河了。

如果沿胶水河上溯,可以抵达胶州的高密县,然后再通过一段不长的陆路就能走去胶西县了。胶西县交易的南北货物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条水陆联运的商路运输的。

胶水河以西不远处有另一条大河潍水,再往西又有一条紧邻着的白狼河,通过此河可进入潍州的州治北海城。此河通行能力不太强,商船不多,但潍州境内是一大片大好平原,农业极为发达,是当前山东地区最大的粮仓之一。

潍州再往西就是益都府了,也就是后世的青州,不过现在的益都可比以后的青州牛多了。这里从金朝时期开始就是山东的核心地带,周边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西有泰山山脉,盛产煤铁,东有弥水通往渤海,商业发达,同时又易守难攻,是战略险地。难怪李璮以此为根据地,能成为山东霸主。

不过第一舰队在益都的体验不是很好,税吏见这两艘船是第一次来,不由分说便要抽三成的实物税,他们只好连船都不下就走人了。听说商社的新劳工里也有不堪重税逃荒的益都府人,看来李家在益都征敛得不轻啊。

接下去,他们又前往了滨州,经由此地进入浩荡的济水。

黄河现在夺淮入海,后世巨大的黄河三角洲在此时还不存在,滨州是真正的滨海之州,地处济水入海口,商贸发达,韩松眼前一亮,认定这里是个好地方。

金末,黄河多次改道,最近一次是在明昌五年(1194),阳武县黄河故道决堤,河水东流,一直汇入彼时已经干涸的梁山泊,让这个传奇大湖再度复活。经梁山泊缓冲后,黄河又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南支为南清河,向南与泗水汇合,大致流域位于后世的济宁-微山湖一线,从徐州-邳州一直汇入淮河入海。北支为北清河,向北经东平-济南-滨州一直入海,也就是现在的济水,流域与后世黄河山东段近似。

这个状况,要一直到后世的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才因为黄河的再次决堤而改变。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在山东区域的水情可谓历史最佳时期。

过去,黄河流域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泥沙的淤积,一段不错的航道往往过几年就不能用了,必须时常清淤才行。而现在有梁山泊作为缓冲,泥沙大量沉积到湖底,之后再分流到南北清河中就很少有淤积了,因而使得这两条河水深充足,常年可通行。

同时,南北清河分流,又形成了一条绝佳的沟通南北的水路,促进了沿岸商贸的繁荣,也造就了东平和济南两个极为富裕的大城。这条航路的交通条件甚至比后来的大运河还要强,只是可惜现在南北方归属不同的政权,这条黄金水路未能发挥最大效用。

等到后来,黄河再次改道,这个史上最佳的体系便消失了,黄河再度恢复成了多灾多难的模样,元朝政府也不得不开凿大运河以沟通南北。

不过那是未来的事,就现在来说,这条水系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韩松他们所见,济水河面宽阔,来往商船络绎不绝,甚至在滨州城附近都堵船了。

溯济水向西南航行,等到了泰山北麓,便能看见闻名天下的济南府了。此时的济南府良田纵横、商贸发达,已经完全看不出几十年前的战乱痕迹了。城西济水某条支流处有一大片造船厂,看得韩松直流口水。

济南城的税吏也和善得多,只收些泊位费,卸货之后才交税,税率也不高。城内人流密集,各类商店鳞次栉比,这才是大城市该有的感觉,看来张荣治理地方确实有一套啊。

济水往北,还有一条重要河流叫御河,也就是后世的卫河。这条河是在天然河流的基础上人工整修而成,是历代沟通中原与河北地区的重要动脉。但现在这条河已经年久失修,多处淤积,要到元朝才会重新疏通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既然御河不通,第一舰队没法深入河北侦察,便沿海直接北上,来到了后世天津附近。

天津,燕京之海上门户,清末民国时期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与上海一北一南交相辉映。但在元朝定都燕京、开始南粮北运之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农田和荒滩,连个县城都没有,只有一个小镇叫直沽寨的,还不沿海。

韩松放下望远镜,看着直沽寨的方向,皱了皱眉头。

郑林凑过来说道:“乖乖,这地方的防御也太疏松了吧。就登州水师那尿性,要是我们跨海而来,搞个直沽寨登陆,他们能挡得住?”

韩松摇了摇头:“不,距离就是最坚实的城墙。这里到燕京还有一百公里,就算我们能轻松登陆,也打不过蒙古守军。就算能打得过,他们只要把燕京城闭门一守,然后用骑兵截断补给线,我们就得崩溃。再说了,现在蒙古人又没定都燕京,就算真守不住,往草原上一跑,我们能拿他们怎么办?还能困守燕京不成?”

以现在东海商社的实力,想这些事还太早,之后他们又去山海关看了一下。

山海关,天下雄关,不过这个名字是明朝的时候才有的,之前这个地方叫榆关。榆关在隋唐时期也曾是重要关隘,不过后来燕云十六州落入辽国之手,后又历经金、蒙古的统治,榆关一直处于这些政权的腹地,防御意义大大减弱,反倒因为是陆上商路的必经之地,发展成了一个还算繁华的商埠。

第一舰队去榆关城逛了逛,发现这里的山货价格比登州还要便宜一些,就顺手补充了一部分。现在风向已经转变,北风即将刮起来,他们也不再久留。采购了食水之后,决定演练一下深海航行,直接向东南方跨海行去,昼夜不停,第二天傍晚准确地开到了牟平,稍作休整后南下返回了东海。

……

“嚯啊……这不会把船给烧了吧?”郑林惊叹道。

在他面前,起点号正悬空架在阔马造船厂的干船坞里,几个工人正举着火盆灼烤着船底。

船只在水里泡久了之后,就会有浮游生物附着到船底上,时日一长就会拖慢航行的速度,继续放任不管的话甚至会蛀穿船壳,导致事故。因此万万不能轻视这一点,必须要定期检查船底,清除附着,乃至更换底漆。

这整个过程非常繁琐,现在正在进行第一步,用火把旧漆烤裂。之后还要把烤裂的底漆一点点清除掉,然后再涂上新漆。

此时,船底漆和上面附着的浮游生物被火烤热,散发出阵阵香气。这烟烧火燎的看上去还挺吓人的,毕竟现在的船可都是木头的,万一给点着了怎么办?

韩松答道:“没事,船材之前都处理过,这点小火伤不到的。待会铲底才麻烦呢。”不过他的目光同样紧紧注视着这艘船,并没有那么轻松。

其实北方水温不高,起点号上的附着并不多。之所以这么急着换漆,是因为不久后第一舰队就要南下去执行贸易任务了,为了保险,还是准备充分点好。

韩松又抬头看了看南边高耸的崂山,低声道:“不知道王闻之他们搞得怎么样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2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