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775章 第二把火:治河

1255再铸鼎 第775章 第二把火:治河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月10日,牧野郡,阳武县。

黄河大决已过去了两年多,决口处经过长期冲刷,河道已经暂时稳定下来。

河水自西而来,自南岸的溃堤处向南涌去,先是在溃口附近堆积出了一片小湖,然后分成两股再度流出。其中一股径直向南,冲出一条新河道汇入南边的涡水,然后再南流入淮河。另一股向东流,在开封附近又分成两股:一股进入睢水,经商丘、宿州,然后又决堤冲出了一条新河道,向南又是进入淮河;另一股冲入了几十年前的黄河故道,流经徐州还是进入淮河。

这三股新河道现在看上去很是稳定,但是仍然隐患重重,随时有改道的风险。只要有这隐患在,广阔的中原大地就仍然不能有效开发,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华夏国成立后,烧起来的第二把火,就是黄河的治理事宜。

改组后,尚书省设了六个行省,其余五个都是正常施行地方治理的职责,唯有最南边辖区广大的河淮行省地位特殊——治下没有多少人口,主要职责就是治理黄河。

原建设交通部的元老人物汤桦树在改组后被委任来组织河淮行省的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治河事宜。

如今,他参加完开国大典后就第一时间赶来了任上,视察这万恶之源。

黄河滔滔而来,潺潺而去,在大地上肆意流淌着,与周边的青草和森林不断发生着交流。汤桦树在旧堤之上极目远眺,一时竟有些失了神。

他的身边,原属建设部的资深劳工宋广正介绍着兵部水利司(原建设交通部的职责大部分被合并进兵部,而非传统的工部)对黄河治理做出的初步规划:“中期来看……大约是五十至一百年的范围内,黄河入淮最重要的影响并非给沿途带来的洪涝,而是对淮河水位和航道的改变。随着泥沙在淮河水系的堆积,会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水深减小、妨碍航运,二是水流不畅,易溢出形成洪涝。”

汤桦树收回目光,问道:“这么说来,黄河夺淮,害的主要不是黄河本身,而是淮河?”

宋广肯定地回答:“对的,黄河新冲出来的几条河道都还算稳定,未来只要勤加关注,在关键河段修好河堤,那对沿岸的影响并不大。而且现在河南地人口不多,不需要挤到河边去住,即使泛滥了也损害不了许多。而淮河沿岸就不同了,人口要多得多,农业、航运业和商业都很发达? 这样下去一定会对他们造成相当深远的影响。”

呃? 虽然淮河流域现今并不在华夏国的治下? 但他们已经将其视作嘴边的肉? 自然要为沿岸人民考虑了。

后世淮河流域的几座大湖如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 在当下都只是小湖或干脆只是小片湿地,是因为明清时期黄河泥沙日积月累抬高了淮河下游水位? 使得淮河水系排水不畅,才堆积形成大型湖泊。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频繁的洪涝灾害? 沿岸人民苦不堪言,直到20世纪下半经过一系列水利工程才整治得差不多。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本来淮河流域是水运发达农业也发达的富庶之地? 被黄河折腾了几百年,才日记衰落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 治河的主要目的就是救淮。

汤桦树挑了挑眉,立刻就有一名随从走上前来展开一副地图。汤桦树在上面点了点? 道:“确实也是……嗯,所以这个甲号方案,就是‘疏’?”

宋广往东南边遥不可见的地方一指? 道:“对,甲案重点不在治河? 而在疏水。在沂、沭、泗、淮诸水下游开挖数条新河道,导余水入海,不但可缓解黄河夺淮之患,还可减轻往日这些水系便常有的洪涝灾害。”

汤桦树露出了微笑:“嗯,也是很有道理。那这乙案你觉得怎么样?收束河水,将其重新导向梁山泊,恢复南北清河航道。”

宋广摇摇头:“梁山泊多年泥沙沉积,地势已经相当高了,即使强导回去,最多过个十年必然又得泛滥改道,徒耗资材。

倒是这个丙案还现实些,把现在的三条南下河道并成一条,经徐州入泗水,再在宿迁附近开一条新河入海。以后只需维护这一条河道即可,省了不少功夫,而且也再无泥沙入淮之患了。”

“哦?”汤桦树起了兴趣,“你觉得这个方案好?”

宋广点点头,又摇摇头:“河道上要多费功夫,但以后淮河那边就省了许多麻烦,却也是上策。只是这般泥沙就全堆积在一条河中,日后要年年加高堤坝,没多久就又成了地上悬河。但又还有个手段,不过没人试过,只是纸上谈兵,那就是将新河道开挖得窄且深,这般黄河流经的时候水流湍急,会将河底旧沙冲走。如果修得好,再配合上游的减沙手段,或许可保二三百年。”

“束水冲沙么?”汤桦树露出了笑容,“倒也是个办法。有个二三百年,怎么也够了,到时候的技术手段就不是我们现在可比了。呵,说不定到时候盖房子用砂太多,黄河那点泥沙还不够挖了呢。”

宋广跟他笑了笑,心中却不以为然。河砂不够用?那得盖多少房子啊!

一行大雁从天空中飞过,向南方迁移而去。

汤桦树抬头看了看,又继续沿堤走起来,同时对宋广问道:“先不说方案了,不管是哪个方案,动起来都需要大量人力和资源,这方面是怎么规划的?”

宋广连忙跟上,说道:“这方面,我们与移民管理司有一个大规模的合作计划……”

移民工作现在也是华夏国内政外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制前后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现在移民工作被分为商业移民和战略移民两部分,商业移民就是有利可图的移民,比如招人去东京做工、招人去南洋种植园、招人去辽东种地等等,这些移民工作民间自发就会进行,所以尚书省已经撒手不管,只进行一定的监督以防不法分子浑水摸鱼。而战略移民短期内收益不大却在未来有战略价值,比如往黑龙江流域、此岸郡、龙牙半岛等地的移民,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补给或者改易文化。这部分移民工作就由户部下属的移民管理司专门负责。

现在技术条件仍然非常有限,治河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河淮行省当地提供不了,只能从外界移民过来。具体来说,移民计划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派遣一批退役兵和少量标准移民(也就是各地移民集中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混合品),在预定的工地附近建设一系列据点;第二阶段则是从南方大量招募工人前来修河,工程完毕后就地安置,成为河淮省的第一批居民。

宋广把计划简单一说,又总结道:“这个移民计划的重点倒不是移民本身,而是后续的补给。毕竟一来就几万人,来了就修河种不了多少田,吃的穿的都要从外界运过来。如果没有别的力量干预,只能缩减每年的移民规模,一边种田一边修,等粮食产量增加了再送来新移民,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完成。现在就好了,燕襄铁路即将修过来了,运力充足,可以一上手就多运些过来,进度快了一大截。”

汤桦树点点头:“倒是个好消息。”

他又看向南边辽阔的中原大地:“只要能把黄河治理好,就有十万平方公里、1.5亿亩的优质耕地可用。这是多大一笔财富啊,顷田户足能安置一百多万户,供养的工商业人口更是以千万计……但是,这真是好事吗?”

宋广前面听着连连点头,但听到最后一愣,连忙问道:“国公为何如此讲,多了中原土地怎么反而不是好事了?”

汤桦树往四方指点着,道:“南洋太热,黑水太冷,东瀛太小,西洋又热又干……这河淮的大好平原,岂不是我们当下能找到的最好土地?既然有这好地方在,我们为何还要费力向外探索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越来越多,开始分地析产……又困死在了这片土地上。这片大地,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危险的陷阱啊!”

“啊?”宋广在旁边苦着脸应和着,心中感慨,这国公真是高瞻远瞩啊,人家有地拿高兴还来不及呢,居然还嫌弃起来了。

汤桦树又背起了手:“与其种地,我看还不如圈起来,做个自然保护区,种种树种种草,养点牛马驴羊……嘿,说不定还能养大象呢?想要耕地,就去外面找吧!”

宋广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了南方,辽阔的大地上,青草茂盛尚未转黄,树林郁郁葱葱茁壮成长,飞鸟在其间起起落落,不时有野兔和地鼠在草丛灌木间窜着,甚至能见到鹿群悠闲地啃着草……正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模样。

汤桦树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原大地,华夏祖地,劳累太久了,也是该让她歇息歇息了。”

(sdingdiannn/ddk248666/202462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