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381章 胜利之后

宋成祖 第381章 胜利之后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残阳之中,大战落幕,宋军到底是赢了,而大局在此刻也确定了。

只是赵官家依旧跌坐地上,抱着吴元丰渐渐冰冷的身躯,一言不发,一语皆无……吴元丰的官职不高,地位不显……可是这六年来,他无役不与,从头打到了尾。

还一直跟在赵桓身边,充当了天子近卫,救驾之功,也是不少的。

赵桓一直打算等战斗大局稳定下来,给他外放一个好位置,至少要提拔到总兵一级……谁能料想,他就这么死了。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既然想开创前所未有的功绩,就注定了要踏着尸骨前行。

人心如铁,意志如钢。

只是面对吴元丰的尸体,赵官家终于清醒,自己到底只是个凡夫俗子,承受不了生离死别,尤其是自己的身边人。

赵桓还记得,他在军营统兵,每天晚上,吴元丰都会亲自巡逻,朝夕注意,生怕天子有任何差错。

他就像是影子,不声不响,保护自己的周全。

他不会离着太近,却又在需要的时候,很快过来。

他们一起骑马,一起猎杀野鸡。

赵桓还吃过吴元丰做的叫花鸡,就在黄河岸边……

君臣、朋友、袍泽,赵桓很难形容两个人的关系,但他知道,自己的心被狠狠掏去了一块,他变得落寞心伤,丝毫感觉不到胜利的喜悦,相反,他的心不断向下坠,甚至觉得这个世界都黯淡了。

赵桓下意识抬头,发现几位重臣,正躬身耸立。

赵桓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却终究化成了一声长叹,低下了脑袋。

吕颐浩和张叔夜互相看了看,吕颐浩率先施礼道:“官家,此战尽灭金兵主力,克复两河,恢复燕云,大功竟成……吴将军殉国,虽然令人悲痛,却还是请官家以大局为重,以苍生为念,不要太过悲伤。至于吴将军的身后事,礼部会尽快拟定,追授国公,他的后人朝廷培养,恩准入武学,建庙刻碑,永为纪念。”

赵桓沉吟了一会儿,似乎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而已……赵桓放下了吴元丰的尸体,任凭士兵将他抬走,而后木然在群臣的簇拥之下,到了临时的御帐休息。

众臣见天子伤怀,自然要说点高兴的事情,吕颐浩便道:“官家,兀术惨败,河间光复,岳帅和韩王还在追击残兵,老臣恭贺官家,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大事成功……陛下之功,直追艺祖!”

好家伙,直接超过了赵二,不过貌似也没什么不对的……

“吕相公,你这话朕不能接。”

赵桓竟然正色摇头。

吕颐浩就是一阵尴尬,毕竟身为首相,又随军出征,扪心自问,他也没说错什么,官家怎么会驳斥?

错,错在哪里?

赵桓没让吕颐浩尴尬太久,而是沉声道:“朕说的十六个字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均田平役,救济斯民。吕相公,你何必省略了后面八个字?”

吕颐浩一阵愕然,老相公沉吟片刻,立即道:“官家,老臣窃以为抗金为主,北伐大业成功,便是大胜……其余钱粮民生之事,皆是为了北伐。”

“错!”

赵桓勃然站起,面带怒色!

“吕相公,还有其他诸位相公……朕在这里必须说清楚,后面八个字,比起前面八个字,还要重一万倍!”

“驱逐胡虏也好,恢复中华也好……这固然重要,却并非最根本的。说到底还要落在民生上面,均田平役,这是必须落实的,第一要公平,第二要减赋,如果只有战场的胜利,而没有民生的改变,我们非但没有胜利,还彻彻底底失败了!”

赵桓格外严肃,他缓缓踱步,语气激动道:“大宋立国不稳,重文治,轻武略,太宗皇帝北伐战败,仁宗皇帝再败西北……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皆告失败。以至于丰亨豫大……我大宋朝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是彻头彻尾的一败再败!即便过去的六年,我们精诚团结,竭尽全力,打败了金人,也不代表着大宋真的中兴了。”

“如果我们误以为天下太平,可以安享胜利果实了……那就是彻头彻尾地错了。”赵桓气哼哼踱步,突然道:“吕相公,你博学多识,朕问你,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又是怎么回事?”

吕颐浩听到元和中兴四字,身躯居然在颤抖,说不震撼,那是假的。

“启奏官家,唐宪宗盛年继位,登基之初,唐宪宗便励精图治,大刀阔斧,铲除藩镇割据,收拢地方兵权,平定淮西之乱……使得安史之乱以后,一度颓靡的国势,稍微振奋,世人呼宪宗为小太宗。”

赵桓点头,“把元和中兴,又是如何失败的?”

吕颐浩继续道:“宪宗讨伐藩镇,却是利用宦官监军……如此一来,阉竖势力暴涨,以至于发展到随便废立天子,无法无天的地步。再有,宪宗虽然压服藩镇,却终究没有铲平地方割据的根基,致使死灰复燃。还有,宪宗在稍有成就之后,便沉溺享乐,甚至服用丹药,以求长生……”

赵桓嘴角上翘,呵呵哂笑,“真是何其相似!”

“朕如今北伐金人,看似大功告成,实则塞外还有女真势力,并未彻底犁廷扫穴……朕推行变法,土断清丈,摊丁入亩,也没有完全落实下去,财政收入虽然有所改善,却终究根基浅薄,稍微疏忽,就会前功尽弃……还有,这六年来,一切为了抗金,重敛于民,南方百姓,皆有怨言,两河子民,又刚刚脱离金人魔掌,水深火热……几十万御营兵马,无数强兵猛将,又该怎么安排……还有新进光复土地,该怎么治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如果一样处置不好,都有重燃战火的危险。”

“你们都是朝廷栋梁,天下英才。自然应该明白,和金人怎么打,都未必动摇国本,可一旦南北冲突,烽火遍地,大宋朝就真的有亡国之危!隋炀帝征高句丽而亡国的旧事,不能忘却!此刻此刻,我们面临的局面,只怕不会比当初金人围攻开封强多少……因为抗金二字压制的矛盾,爆发就在眼前,这一次该如何纾解,朝廷必须拿出妥当办法,否则……朕就不是中兴之主,反而是亡国之君了。”

赵桓说到这里,缓缓坐在了椅子上,插着两手,神色肃然。

群臣大惊,稍微思忖,无不汗流浃背,心惊肉跳。

其实这事情根本不用多说,稍微想想就懂了……光复了燕云,两淮两浙,荆湖,巴蜀,关中,这么多地方,是不是应该把税赋削减了?

可问题是如果削减了税赋,几十万禁军怎么办?

难道立刻裁撤禁军吗?

两河燕云,又怎么治理?

天下板荡之际,有人趁机作乱,又该如何应对?

胜利了可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相反,胜利之后的重建恢复,才是真正的大难题。

“官家,臣等浅薄,忘乎所以……还请官家示下,该如何做才好?”吕颐浩躬身说道。

赵桓微微摇头,苦笑道:“吕相公,这话朕也说不好,但朕有一个原则要说清楚……刚刚朕面对吴将军的尸体,朕想到了一件事,这场仗是朕英明神武,是你们运筹有方,还是外面的诸将神勇无敌?只怕都不完全吧……真正立下大功的是普通的士兵,是更加普通的民夫,是他们靠着流血牺牲,靠着辛劳汗水,才换来了今天。”

“如果在修史的时候,把北伐胜利归结到帝王英明,文武忠心……朕是不认的,真正的功臣,恰恰是这些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平民百姓!”

“吴元丰是什么出身?他就是个穷苦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小时候当过学徒,整天挨打,后来跟了陈广老英雄学武,也是在江湖颠簸辛劳……后来从军报国,他在三年前才娶亲……去年的时候,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他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你们知道吗?吴元丰跟朕讲过,他说最好的日子就是一头牛,一块田,在家里安居乐业,过太平日子。便是他这般的将领,想的也是这个。更不要说其他人。事到如今,诸位相公还看不明白吗?咱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回应这些普通人最真切的期盼。”

“朕可以给吴元丰追封国公,可以恩赏他的全家……但是军中还有千千万万吴元丰,地方上还有更多的百姓……朕能顾得来几个人?恩赏他一个人容易,把一碗水端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这才是最难的。”

赵桓深吸口气,随后又长叹道:“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百姓之功,就应该清楚一件事情,朕在大名府的时候,为什么赞同牛英处死青楼东家的举动?有人或许会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朕这是自讨无趣……可大家伙别忘了,青楼的风雅不属于底层百姓,那些无声无息的穷苦人,是最憎恶青楼的。士大夫眼里的风流之地,却是普通百姓不折不扣的十八层地狱!”

“军中将士,有太多的普通人,唯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才能无往不利!”

(sdingdiannn/ddk265256/20208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