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儿子

宋成祖 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儿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爱去小说网 ,最快更新宋成祖最新章节!

赵谌南下之后,丝绸纺织动荡不已,消息传回了京城,政事堂方面不能不有所举动。

首相赵鼎召集众人前来,伴随着官制革新的完成,赵鼎已经相当老迈,满头白发,皱纹堆积。

相比外表的苍老,真正要命的是思维,有些时候赵相公坐在那里,傻傻看着前方,众人以为他在想什么,实际上他只是忘了要说什么。

赵鼎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不得不写一些纸条,藏在袖子里,时刻提醒自己。

但久而久之,他的习惯也被人发现了。

有人还编了段子,说有一天一名官员敲响了赵鼎的房门,赵相公走到了门前,赶快翻看纸条,翻了好半天,赵相公如获至宝,才说了两字:“进来!”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罢了,赵鼎当然不至于糊涂成这样,可这种笑话传播开,本身就代表一些特殊的意涵。

“这些年官家励精图治,老天也算眷顾,没有太多灾难……可到底国家开支巨大,国库入不敷出。江南的市舶司,乃是国家的钱袋子,半点不容闪失,最近的动荡,要有个说法。”

东南的事情涉及到了太子,众人都默然不语,倒是陈康伯,他沉声道:“相国,说来说去,还是有人诚心捣乱,想要拿着关税胁迫朝廷。我虽然负责打理财税,但也想说一句,一国威严树立起来,实属不易。如果随便低了头,后果不堪设想,可不光是财政困难那么简单!”

负责财税的陈相公不在乎钱了,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大家纷纷挺直腰背,神情专注,侧耳倾听。

赵鼎沉吟了半天,似乎是脑袋又死机了,就在大家伙即将不耐烦的时候,赵鼎突然开口道:“前些时候,东南有人提议,聚财曰义,商贾遵道行事,所得应该如田产一般,不可更易,大家伙什么看法?”

谁也没有料到,赵鼎会突然提起这事,看起来跟东南的事情没多大关系,但是仔细品味,确乎有所内涵。

出人意料,法部尚书林景贞立刻道:“相国,我以为田产和财产,万万不可等同!”

“为何?”赵鼎追问了一句。

林景贞道:“诸位请想,田产有多少,就放在那里,其实不难发现,可财产呢?谁家有多少财产,哪些该征税,哪些不用征税,谁能说得清楚?田产是朝廷税赋的根本,商税和关税虽然连年增加,可到底不如田赋稳妥。尤其是把财产等同田产!”

户部尚书胡闳休倒是一笑:“林尚书,你这么说,怕不是过了吧?难不成商人都是逃税的不成?”

林景贞也不客气,“胡尚书,咱们在场的诸公,又有谁弄得明白,那些商人究竟在干什么?又有谁敢说自己能弄的清楚商人的营收获利?”

“这个……”胡闳休被噎得够呛。

倒是赵鼎沉声道:“林尚书,商税征收也不是难事,只要小心查验货物,按照价值征税即可!”

听到赵鼎这话,有几位神色怪异,暗暗轻叹。

赵相公果然是跟不上了……税部尚书李若水解释道:“相国,这几年朝廷最大的困难,就在资本税上面……有多少商品,征多少税,这还是放在明面上,不算困难。可有些就不好办了。比如有人入股作坊,一年下来的分红怎么算……还有,那些城里的房屋买卖,如何评估价钱。再有,各地都有人办学,还有人往寺庙里施舍……这些种种,都该怎么处置,还很难立刻拿出结论。”

赵鼎哦了一声,又陷入了沉默。政事堂的议事陷入了沉默。

江南的破事其实不难理解……说到底就是该怎么对待商人的问题。

要不就准许丝绸商人扩充桑田,要不就对他们的财产提供保护……总而言之,要给他们点东西,这帮人才肯老老实实做事。

“说到底,你我都不是商贾,没法经营作坊,为国生财。此事不可马虎,大家伙回头再想想,看看要怎么才能妥当……”

赵鼎又絮叨了几句,这才结束了政事堂会议。

其余诸公也不是傻子,听得出来,赵鼎是倾向于给商贾一些让利的。

天下承平,物阜民丰,总该做出一些调整,不能把商人再视作鱼肉……就比如当年臭名昭著的提编,在赵鼎的主张之下,已经削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其余针对富人的加税也在削减。

“林尚书,我看赵相国的做法,有些不对劲儿啊?”虞允文在离开政事堂之后,主动拜访林景贞,向他请教。

林景贞嘴角上翘,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怎么?你想替太子殿下出头,去弹劾赵相国?”

已经是右副都御史的虞允文被如此直接地抢白,的确有些尴尬。

不过虞允文心态很好,他和林景贞之间,注定了是两代人,他的升迁也不在林景贞手里,甚至和当朝诸公谁也没关系,只是要看太子赵谌,所以虞允文也不在乎。

“林尚书,赵相国不顾是非,偏袒商贾,怎么都是不对的。”

林景贞哈哈大笑,“怎么,你以为赵相公收了贿赂不成?”

虞允文连忙摇头,“不敢,下官不敢做如是想。”

林景贞深吸口气,看了看虞允文,语气缓和了不少,“有些话说也就说了……假使我在赵相公的位置上,多半也会向他这么干。”

虞允文一愣神,似乎没有听明白。

林景贞就问道:“当下朝廷的岁入你清楚吗?什么是最多的?”

虞允文立刻道:“据我了解,朝廷现在的田赋和地丁银加起来,大约八千万缗,而商税,关税,还有其他收入,应该在一万万五千万缗!”

“不止,这还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林景贞道:“田赋和丁钱是这么多……但是每年给农村拨的办学钱,修筑水坝的钱,还有救济孤寡,都算起来,八千万不但不够用,还要倒贴一千万以上……也就是说,现在的财税,要靠商贾维系着。衣食所系,赵相国又能如何?”

虞允文深吸一口气,终于不再说什么。

大宋目前的情形很奇怪……按理说要往工业的路上走,应该搞个剪刀差,从农村收割财富才对。

可事实上每年都要给农村填补许多,办学,修路,打井,治理黄河……每一项都是巨款,所以在三年前,农村在户部这块,就属于“负担”了。

“都怪多年来强干弱枝闹的,乡村的投入太少了。现在改革官制,加强治理地方,又要增加开支……可,可即便如此,也不该纵容商贾啊!”

林景贞长叹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可到底从增加财税的角度看,优待商贾,可比优待百姓要有用多了。”

一个朝廷,可以背叛任何东西,唯独不能背叛财神爷……虞允文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从林景贞这里出来,虞允文也是万分无奈……其实看得出来,陈康伯,林景贞,还有其他的朝中正直之士,凭着一颗良心,替百姓争,帮着百姓说话,不想走兼并的老路。

可是另一方面,和商业相比,农业的潜力太低了。

越是追求发展,就越要重视商贾,不重视不行啊,毕竟只有他们才能组织生产,管理作坊,创造财富……空有一颗爱民之心,根本不管用。

“殿下啊,我也想帮你,可我真的没注意了。”

虞允文发愁了……他积极奔走,都很难完全说服其他人。

至于有着一锤定音权柄的赵官家,居然也不说话……就这样,焦急地等待着,查办关于欧过了一个月……从东南传来了消息。

“大喜,大喜啊!”

什么事情,值得这么高兴?

原来赵谌收购的三家作坊,在一个月期间里,产出了二十三万匹丝绸!

这,这算很多吗?

不明白的人,一头雾水……可是清楚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因为以织机计算,就算是两班倒着来,片刻不休息,三家作坊,一个月最多产出八万匹以上,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匹。

可赵谌一下子就弄到了二十多万匹?

莫不是造假不成?

如果没造假,这也太恐怖了,不到五个月,就能拿出一百万匹出口的丝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赵谌的呈报里提到……在废除了监工之后,织工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天的劳动效率至少提升了三成。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产量翻倍,有一个工人直接改进了织机,他借鉴了织布机的设计,让丝绸织机一下子提升了一倍的效率!

谁说离开了商人,作坊就运行不下去了,工人一样能管理好自己,还能创造奇迹。

这还不算,由于有了稳定供货,桑农合作社那边,也增加了税源……这个结果传到了朝廷,顿时引起了热议,似乎该重新审视,资本的作用了!

虞允文这些人更是大喜过望……欢欣鼓舞。

好样的,太子殿下真是有本事!

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明君圣主……大宋的未来有希望了!

只不过相比虞允文这些人振奋心情,更多的质疑声,扑面而来……他们说赵谌这是俘获人心,是在怂恿刁民,是为了一己之私,败坏市场。

更有人大声疾呼,官家,管管你的儿子!

(sdingdiannn/ddk265256/210674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