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1489章 辽东之治(第一更)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1489章 辽东之治(第一更)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3-09 01:42:16 来源:顶点小说网

“愿闻高见。”

“昔年外臣还在混同江,因出身寒微,以渔猎为生,常年与人械斗,族中之人,非死即伤,众人明知如此,却依然逞勇斗狠,外臣以为世间皆如此,后来随太祖皇帝攻伐辽国,到了辽国南京析津府,所见所闻,却如同梦幻一般。”

“这是为何?”赵宁颇感兴趣地问道。

“外臣有一次私下走访过一些村落,发现析津府百姓为人和善,民风淳朴,不需要像外臣那样聚众而斗,甚至有一些村民愿意赠送食物给路过之人,这在外臣曾经生活的祖地,是想都不敢想的。”

“再后来,外臣跟随宗翰元帅一路伐宋南下,所见所闻,宋国百姓原本比燕地百姓更知礼节。”

赵宁却不说话,而是仔细地听。

完颜希尹继续说道:“外臣原本以为,汉人天生比契丹人更知礼节,契丹人天生比我女真人更知礼节,后来发现,如燕地的契丹人,与燕地汉人并无甚区别,入燕地女真人与燕地汉人、契丹人也无甚区别。”

“这是为何呢?”赵宁又问道。

“外臣又在想,是华夏之地,能将人孕育得更知礼节么?于是外臣在辽阳府设立了学校,习的是我金国文字,后来发现,这些人也变得知礼节,晓大义。”

“于是外臣以为,是华夏圣贤经典使人变得温和友善,后来发现又错了。”

“又错了?”赵宁立刻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完颜希尹的这套思路,有点搞科学的影子。

这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大宋曾经也有这样深入实地去考察的人才,叫沈括。

每一个民族,都有天才出现,就看这个天才有没有机会冒头。

据说完颜希尹为人缜密多智,通晓本族祖先之法度,女真人称其“萨满”,意为通神人的智者。

灭辽的时候,女真人还没有文字。

但随着金国日渐强大,迫切需要符合女真语言的文字,于是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造女真字。

创立文字这种事,可不是随便一个人才就能办到的。

“是的,又错了。”完颜希尹说道,“外臣又曾经走访过大宋河北不少地方,发现也有一些地方民风好斗,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

“什么特点?”

“穷。”

赵宁立刻知道完颜希尹想要表达什么了。

吃饱了,人才是人。

当年的大辽与大宋百年和睦,互通商贾,燕地又有大量的良田和牧场,辽国又采取了极其宽松的民族政策。

燕地的百姓可以说是辽国最富裕的。

而大宋境内不少地方,又比燕地富饶,尤其是商业兴盛。

完颜希尹无疑用最简单的话,道出了人类社会的一大规律。

“人们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拼命去争抢,其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下来,但燕地辽民和大宋许多子民,却已经不需要用命去换取生存了。”

赵宁连连点头,可能大宋也还有许多穷人,这些穷人也生活的很辛酸。

但总体来说,大宋的百姓会安稳许多,尤其是新政之后,种地能够养活家人,还有结余。

种地倒算不上拼命生存,可能会辛苦许多,这也是时代生产力决定的。

赵宁说道:“当资源极其有限而人丁过剩,人们为了生存,就会拼命地争夺,相互倾轧。”

“所以陛下说让辽东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还有渤海人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就需要做到,在资源的配比上,一视同仁,例如不能因是汉人就能多分两亩地,也不能因为担心女真人不满,就多给五亩地,如果陛下眼中没有华夷之别,那官员则不以华夷之别而治之,辽东可垂拱而治。”

“你方才所说,不以华夷之别而治辽东则辽东兴,但你又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想要辽东垂拱而治,想要人们不械斗,知礼节,需要丰衣足食,辽东能丰衣足食吗?”

“能!”完颜希尹又说道,“辽阳之地,土地肥沃,又有河流纵横,只要不让百姓上战场,不让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和渤海人相互不满,他们就能专心农事和渔猎,朝廷可沿河而建城,外臣恰恰对辽地的众多河流略知一二。”

“辽北呢?”

“辽北恐以狩猎为主,辽北之兴,可能需要数代人之积累。”完颜希尹气定神闲,娓娓道来,“陛下若要治辽北,不可急切,辽东沃野千里,能兴盛辽东,已经是大事。”

“按照你所言,律法和税收同等对待,建城则依河流而建,兴农业,粮食足,立学校,知礼节,可使百姓和睦。”

“是的。”

“但辽东一旦兴盛,若有不臣之举,怎么办?”赵宁毫不避讳地问道。

辽东那个地方,在中国古代,就没有消停过。

那里能种地,还有铁矿,必然诞生农业文明。

曾经的高句丽不可谓不强,隋唐两大帝国多次兴兵,才使高句丽逐渐消亡。

现在辽东是很弱,可一旦有朝一日发展起来,某些人振臂一呼,要人丁有人丁,要铁矿有铁矿,要粮食有粮食。

那时候就不是帝国的富饶之地,而是心腹大患了。

赵宁可是读过明朝史料的人。

横向的燕山、南北纵向的七老涂山、东北西南向的努鲁尔虎山相互交界,将辽东与中土隔绝。

从中土到辽东有三条路。

最西边古北口道,中路的卢龙道,最东面的就是辽西走廊,也就是后来大明朝出山海关到锦州的那条路。

从长城内出古北口和卢龙塞,走这两条路,基本上只能人和马行走,因为都是沿河而行,河北山脉包裹,车基本上走不了。

这就意味着,从关内讨伐辽东,或者辽东政权想要攻打关内,在预备粮草的情况下,只能走辽西走廊。

于是锦州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皇太极就在崇祯二年,走了卢龙道(喜峰口),不带粮草,奇兵而来,造成了明末赫赫有名的己巳之变。

按照与完颜希尹的对话,辽东一旦发展起来,势必有人会产生不臣的想法。

到时候,大规模战争一起,辽西走廊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明末的局面岂不是又要上演?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23872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