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348章 那场会州军变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348章 那场会州军变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有人说赵家靠欺负孤儿寡母上位,自己得位不正,所以重用文官。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只读了教科书上某一个节选事件,得出来的标签化刻板印象,是一种孤立历史观。

中国历史是一整套社会发展史,中国人极其注重历史记录,并且注重史料藏书。

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从很早就明白,史料是文明延续的重要文献,史料中提供了许多坑,后代的改进,无论是民生、政治还是军事,都需要参考史料。

所以中国历史是一套严谨的社会演变史,是历朝历代承上启下相互联系的。

孤立看到宋史,是不完整的。

唐朝立国后,皇室靠门阀世家治国。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门阀世家膨胀、僵化,完全阻断了寒门士子的上升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史之乱其实是一次阶级斗争,是边疆投身无门的寒门士子发起的一次对门阀世家垄断的战争。

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安禄山在757年就死了,而安史之乱却持续了八年。

如果这场叛乱只是安禄山个人的野心,自然是会随着安禄山的死而快速瓦解。

但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却是阶级矛盾的集中爆发。

此后,就迎来了藩镇割据时代。

直到唐末,不得志的寒门士子黄巢在黄河边杀光了五姓七望的千年贵族们,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突然断了层。

传承了千年、掌握知识的世家贵胄们,没了。

社会的权力、道德和舆论高地,出现了真空。

于是,五代十国才进入了最血腥残暴的乱世。

几乎每一代的中原皇帝快速上位后,都想要重现大唐荣光,一统天下。

然而,他们都没能解决一个问题:贵族们没了,如何治理这个天下?

频繁的政变和战争,消磨了所有人的耐心,皇帝们在乱世中无法找到新的制度来填补被毁灭的旧制度。

直到赵匡胤的出现。

宋太祖能被那个人列入其中,不仅仅是他开创了大宋。

他在已经腐朽、消失的旧制度解体后,重新缔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

这个社会结构就是启用文人治国。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它的背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推出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政,并且结合民生、经济、军事、政治都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来做综合考量。

在过去的时代,文人在帝国的话语权是很低的。

到了宋朝,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农家学子,只要你会读书,你就能在当今天子的大殿里做题考试,并且跃龙门。

大宋历代的宰相,基本上出自寒门。

我们可以简约地称呼这个制度叫做:文人精英治国。

文人精英治国在大宋朝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成效是什么呢?

良田从宋初的2.95亿亩,到北宋末年涨到7.5亿亩左右。

然而,任何体制刚出来后,没有前人的借鉴,都容易走极端。

大宋朝就是在这么一个开创性的体制上,走向了文盛武衰的极端。

当然,这个过程中,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催化剂,他过分的重文而压制武将。

这才是历史的脉络。

到了明清,读书人治国已经是既定规律,所以明清基本上可以维持近三百年,中途没有大规模内乱。

即便是后世,也沿用了读书人治国。

到工业时代,世界崛起的强国,基本上是读书人精英治国的理念,从政者,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对目前大宋朝的内部吏治做客观的整改,从而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意义。

回到赵宁此时此刻在朝堂上的安排,这份安排并不是张口胡来的。

赵鼎是建设性人才,这种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秦桧是毁灭性人才,这种人才,其实很多,但做到秦桧这个份上的,却很少。

所以,整顿这一次的大规模官吏,需要秦桧上手。

而真正解决官员冗余、人浮于事,则需要新的制度。

这种建设性的工作,难度才是最大的。

所谓的《大宋冗余官员裁汰策论》、《靖康官员考绩条则》都是要和新政取得联系的。

例如许多多余的官员,要么滚蛋,要么去老老实实做监镇官。

也就是把盘子铺开,把官僚体系从拥挤理顺。

至于此次案件,无疑是加速了大宋朝审计院和军督府的大规模建设。

大殿内鸦雀无声,群臣惊惧而不敢言。

赵官家环视一周说道:“席贡、刘光世,斩!”

还是鸦雀无声。

长安会战的争议,是张浚主责,还是席贡主责,现在无疑是落下了句号。

席贡擅自逃跑,刘光世弃城而逃,就该死!

大宋以前的对这种人太过仁慈。

正史上,刘跑跑出了名的临阵脱逃却活到最后。

甚至还有一些官员投敌后,回来大宋继续做官。

这些就都很扯淡。

在赵宁这里,就该全部去阎王爷那里反省。

这场腥风血雨尚未结束,因为秦桧接下来会把这个案子里的无数官员搞出来,按照目前的架势,要死多少人,谁都不敢想象。

总之,这场从中央行政到地方军政的大案,将对靖康新政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天,京城张家被封,周枢的周家被封。

前一天还在云端的人物,转眼成了死囚。

《东京日报》、《京师快报》、《靖康闲话》等等报纸,开始赶工发刊。

从东府、枢密院、军政院,再到六部二十四司,京畿路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再到开封府衙门,诸多官员,都忙碌了起来。

可以说,靖康五年的开端,是血红色的。

就在东京大案爆发、陕西严肃清查的时候,正月十六日一大早,大宋与西夏交界的会州北部,发生了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

但正是这件小事,在接下来引发了国际大争端,甚至为此无数人丧生,并且影响了接下来的国际走势和无数家庭的命运,更改变了宋夏双方的贸易格局。

一队队商旅运输大量的货物,正朝南面的会州禁榷场行去。

按照规矩,这些货品进入榷场后,必须由大宋方面的官吏进行严格盘查,确认无误后,才允许过关售卖。

便在此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支人马。

这支人马显然是埋伏已久,他们动作迅猛,看衣着,似乎是宋人,且人人持刀。

风雪中,传来了惨叫声,商旅们扔下货物奔逃。

正月十八日,一封紧急奏疏被传送到兴庆府,内容很简单:大夏国商旅被宋军抢劫,大夏国子民三十八人惨死宋军屠刀。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41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