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304章 大宋的一条鞭法?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第304章 大宋的一条鞭法?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2-05-25 01:02:01 来源:顶点小说网

赵宁点了点头,赞同赵鼎所言。

新税政十抽五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多收税,而是为了逼迫地主卖田。

十抽五,佃户再占两到三成,其余的基本上被耗羡所占领,最后可能地主们还要自掏腰包。

京畿路已经验证了,在这种情况下,地主老爷们会卖田的。

谁会把负资产摁在手里呢?

也许有人会,有些人总聪明地以为,扛过这一波,自己就能稳守田产。

例如京畿路现在就还有地主把田捂在手里:我就是不讲价售卖,我不信朝廷能一直这样重税!

结果呢?

今年京畿路手里田产超过50亩的,与去年一样,血本无归,还倒贴了一笔。

赵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被兼并的田产慢慢瓦解,是否真的按照绝对严格的标准交上来这么多税,并不是那么重要。

任何政策的执行,都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能太过刚猛。

因为政策的执行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有时间,就必然会产生信息差。

例如淮西,差的那部分税,肯定有地主在听到新政要来,第一时间就把田卖了,当地管田的衙门也记录了,只是还来不及上报。

那么这些人,就只需要十抽一来缴纳了。

这就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下信息差,是需要客观、理性去看待。

这也是为什么上位者一定要多去一线历练的原因,不去一线去见识真实的情况,站在高处,只会被自我以为遮蔽双眼。

众人见赵官家赞同赵鼎所言,也都同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就怕赵宁把新政的标准卡得太死,不给下面的人留任何回旋余地。

那样玩真的会把新政玩死的。

赵宁说道:“朕知道诸位心中担忧,这新政执行中,总会有下层官员与中上层传递产生消息落差,需要时间去舒缓、理顺,急不得。”

“朕不着急,诸位也不必着急,只要新的局面在慢慢理顺,朕就很满意了。”

“淮西官员的补充朕也不多问了,诸位好生去安排便是。”

“臣等领旨。”

“王宗濋。”

“臣在。”

“交钞发行得如何了?”

王宗濋说道:“目前民间已有超过五十万贯存入银行,交钞发行数额也超过了两万贯。”

按照东京城130万人来计算,每人平均每天流通30文,每天市面流通总额3900万文,也就是三万九千贯。

银行刚开始开业的时候,零零星星一些人去兑换,而且还是看在赵官家的面子上。

这两三个月之内,竟然兑换出去了超两万贯。

说明让有钱人把钱存在银行来,对大众还是有引导作用的,不少普通民众也跟着把钱存了进来。

虽然他们没有利息,可是至少不用担心放在家里被盗走。

王宗濋也松了一口气,银行发行交钞,算是走上正轨了。

但是储存到银行里的一部分钱可是要算利息的,五十万贯中,有近三十万贯是算利息的。

一个月千一的利息,三十万贯,一个月就要支付300贯的利息,一年就是3600贯的利息。

赵宁又问道:“民间的意见如何?”

“每天都有人前来银行兑换交钞,也有人用交钞兑换铜钱,能自由兑换,民间对交钞的信任也已经建立起来。”

“朕问的是民间对交钞的具体意见如何?”

“商人们都觉得好用。”

赵宁说道:“朕此次去河北西路,发现当地收税极其严苛,加派肆无忌惮,耗羡更甚,河北如此,京东两路是否亦是如此,其他诸路是否亦是如此?”

“朕知诸位心中对交钞有疑虑,交钞不仅仅能解决民间铜钱短缺的困境,还能对赋税有规范的作用。”

众人心头一震,莫非赵官家想将交钞新政纳入新税政中?

仿佛看透了在场诸位的心思,赵宁也直言不讳说道:“朕打算将交钞纳入到赋税中。”

这就是著名的一条鞭法。

以前是收粮税,一条鞭法解决的是以现钱来抵税,这样地方官吏可操作空间相对缩小了许多,运输粮税的损耗也大大降低。

明朝中期能推行一条鞭法,是因为隆庆开关,赶上西方大航海红利,当时全世界三分之一白银流入大明。

欧洲人辛辛苦苦弄来的白银,在与东方贸易的时候,大部分被明朝人赚到了口袋里。

这才开启了银本位时代。

而大宋是铜本位,大宋商业体量比大明要大,即便朝廷每年铸造两三百万贯铜钱,依然不能满足市面流通。

更不可能让铜钱计入赋税中。

只有开启纸币时代,才能提前推行“一条鞭法”,或者“摊丁入亩”那种类似的税政改制,大大降低收税损耗,也大大减轻百姓负担。

现在的新农税,只不过是遏制良田兼并的第一道税政而已。

赵宁要建立的新秩序,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大宋的造纸业已经进入空前繁华,技术成熟,纸币推行的原材料肯定是足够的。

众人也先不发表意见,毕竟银行交钞的发行目前是稳定的。

赵宁先给他们打预防针,让他们先提前准备布局。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便先开始在庆源府推行吧。”

第二日,赵官家回京的消息已经慢慢传开。

那些想要辞官的官员,闻风而动,立刻三五成群跑去吏部。

例如工部郎中朱昌卿私底下是这么对其他官员说的:“待会去吏部,我们就都说要辞官,最好闹大一点,今天就把这事闹到官家那里。”

枢密院兵部郎中周益说道:“这样能让官家撤新政吗?”

“能,据我所知。”户部主事李常素说道,“淮西那边闹得更大,许多地方官都已经呈递上来辞呈,压在吏部。”

众人点了点头,这事就这么办。

反正现在京城有一大堆官员在闹辞呈,把事情闹得再大一点。

周益说道:“如果赵鼎真的同意我们辞官了,怎么办?”

“同意就同意,先辞了再说,还担心以后没有机会?”朱昌卿说道。

众人如此商议后,便一起去了吏部衙门。

(sdingdiannn/ddk60463950/3652845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