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狂野北美1846 > 第624章战略红线

狂野北美1846 第624章战略红线

作者:葡萄无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14 15:51:38 来源:顶点小说网

1874年,东亚局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扶桑国入侵朝鲜江华岛,日舰摧毁炮台,登陆屠杀朝鲜军民,逼迫朝鲜缔结了《江华条约》,攫取到一系列侵略权益。

大唐帝国从头至尾就知道这件事,也默许了扶桑国势力入侵朝鲜半岛举动,这里面是有缘由的……

原本在这个历史阶段

扶桑国进入“明治维新”时期,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开始工业化,并积极的对外殖民扩张,于1874年入侵台岛,制造了“牡丹社事件”。

同样在这一年,扶桑大举入侵琉球王国,胁迫国王尚泰停止向清庭称臣纳贡,改为向扶桑朝贡,为吞并琉球群岛做准备。

现如今历史改变了

扶桑内战后,由于武家政权(幕府)退居幕后,与“尊王攘夷”的革新派组成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扶桑内阁政府。扶桑国内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至今已数年之久。

虽然内部矛盾重重,但扶桑依然开启了大唐和欧美学习的历史进程,推进了很多革新举措,产生了积极的正面意义。

这一方面缓解了扶桑国内矛盾,发展经济提振工商业者信心,另一方面得到民众普遍拥护,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扶桑国很快就发现了发展瓶颈;

发展工业化的三要素是市场,原料和资金,最后一项还可以通过贷款解决,前两项却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

偏偏扶桑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南部奄美大岛,琉球王国皆是大唐帝国藩属的情况下,大陆和台岛又与宗主国同宗同源,基本上锁死了向南殖民发展的道路。

环顾左右

也只有朝鲜半岛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人口数量也不少,适合于当作殖民开拓目标。

若是能够殖民朝鲜半岛,那么发展工业紧缺的煤铁资源都可以得到解决,还可以获得丰富的金、银、钨、铅、铝等重要矿产供应,解决了工业发展的短板。

矿产资源有了,市场有了,工业化进程必然大大的加快,这是扶桑国利益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

若是强令扶桑不许北上朝鲜半岛殖民,其肯定不敢违背,但必然心生怨恨,留下难以弥合的深深隔阂。

大唐帝国皇帝李察思虑再三,最终决定采取默许的态度,不阻挠扶桑国向北殖民发展的战略方向,符合当前帝国利益。

如今在东亚的北方,沙俄扩张“向东看”的政策已经非常明显,并且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这进一步刺激了沙俄殖民扩张野心。

短短20余年时间,沙俄通过战争讹诈和威胁,未费一兵一卒先后从清帝国割占了高达154万平方公里土地,真是吃的脑满肠肥。

在此期间

沙俄先后出兵中亚,覆灭了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一举获得近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仅哈萨克斯坦(浩罕汗国)就有两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

再加上沙俄入侵伊犁占据的近26万平方公里(新江的一部分)土地,前后总计580万平方公里,这是何等辽阔的疆域啊?

“向东看”政策连连得手,极大的刺激了沙俄的领土野心,他们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全面入侵新江,占领包括东三省在内的满蒙地区的“黄俄罗斯计划”,试图在东亚获得温暖的出海口。

目标已经定好了,那就是东方的黄俄罗斯首都“大连”。

面对沙俄东侵的沉重压力,英国人感受到了,大唐自然也感受到了,双方不由自主的将遏制沙俄势力的希望放在扶桑国身上。

不管英国也好,唐国也好,都不愿意耗费重兵在东亚和沙俄顶牛,那是极为消耗国力的艰巨任务。

与沙俄帝国对峙,这可不是一场战争或者两场战争,而是长达数十上百年的战略对抗,需长期陈兵数十万人。

纵然以英唐两国的雄厚实力,也大感吃不消。

在这种战略需求下,就不能过度削弱扶桑国的实力,甚至要有一些政策扶持,比如金融贷款和工业,贸易等领域。

扶桑国就这么被架在了火上,必须直面沙俄南下的沉重军事压力,难道他们傻吗?

其实不然

扶桑国与英唐这样的世界一流列强不同,他们的势力遍及全世界,殖民东亚并非核心利益,重要程度不高。

实在顶不住了还可以撤退,也可以与沙俄讨价还价,各自划分势力范围,选择多多。

自古华山一条路,扶桑国是无可选择。

若想国家发展革新,若想摆脱积弱积贫的现状,率领国人走向富强的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殖民朝鲜半岛,别无他途。

那为什么不能立足于自身条件,通过辛勤劳动发展经济呢?

19世纪后半叶的国际政治现状就是如此,一点点积累哪有殖民扩张(抢劫掠夺)来得快?

大唐帝国飞速崛起于北美,崛起于世界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其殖民扩张的历史就是劫掠的历史,就是残酷压迫的历史,每一页都沾满了被殖民者血泪。

若非大规模殖民北美白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南美洲印加人以及马普切印第安人,大肆的掠夺财富和土地,奴役当地土著,占领资源丰富的矿山和肥美牧场,哪里来的大唐帝国如今欣欣向荣的辉煌景象?

一步步发展,积累财富那得到猴年马月?

19世纪的国际局势,盛行的是**裸的弱肉强食森林法则。掌握世界秩序和话语权的英法唐俄德等一流列强,全都奉行大规模殖民扩张政策,不遗余力的全面扩张。

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辉煌是怎么来的?

1837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时,英帝国的面积是210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600万。

到1874年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面积是3122.6万平方公里(注;未达到3487万平方公里最大值),辖下人口大约3.3亿。

也就是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至今的37年里,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增加了一千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近2.35亿,从而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伟大奇迹。

在大唐帝国殖民扩张的同时,世界列强一个都没闲着,全都在疯狂的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到处跑马圈地。

世界一流列强都这么干,那么扶桑国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啦,这一丁点儿都不奇怪。

扶桑国北上入侵朝鲜半岛,必然要与朝鲜的宗主国大清朝廷产生不可弥合的尖锐矛盾,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

如今的满清朝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剩下那么一两个左宗棠这样的中流砥柱撑着门面,其实内里早已经糜烂不堪。

历史早已证明,以清军孱弱的战斗力,根本无法阻挡沙俄大举南下。

扶桑还是沙俄,两害相权取其轻。

甭以为扶桑不入侵朝鲜半岛,不入侵满蒙地区,这些地方就能逃过一劫,这完全是幻想。

现如今

沙俄在东三省的白人移民已经有很多,其大举南下的野心一直没有磨灭,只不过条件不具备罢了。

西伯利亚大铁路如今依然在图纸上,从莫斯科到海参崴上万公里的漫长冰原荒野,是难以克服的巨大地理障碍。

受困于此,沙俄无法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外东北,该地区的发展一直长期滞后,无法支撑起大军后勤。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沙俄试图从新江突破,逐步蚕食西北的大片土地,实现“黄俄罗斯”的最终梦想。

用不了多长时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之后,彻底掐断了沙俄从西北方向入侵的战略规划路线。

正是在狂热的南侵理想的支持下,沙俄反复斟酌后,举全国之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触角伸向温暖的东方。

要不然,耗费巨资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干啥?

为了发展冰原荒野上的那几座小城吗?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有因必有果。

在大唐皇帝李察清晰的国际视野中,宁愿暂时让扶桑得势,也绝不会愿意让沙俄得手。

沙俄吞下去的大片土地,啥时候见到吐出来过?

若是因为大唐帝国擅自插手,导致历史改变,孱弱的清廷政府再次签订条约割让大片满蒙土地,那他就是华夏民族的罪人。

皇帝李察已经看明白了,清庭压根也守不住满蒙地区,必然要有一段沦陷的历史,不是俄占就是日占,除非大唐帝国直接出兵占领满蒙地区。

但是这样做,等于把所有的火力全都引到了自己身上。

沙俄不满,扶桑不满,清庭不满,英、法、德、意、奥各国列强都不满,相当于大唐帝国将自己置于全世界的对立面,这有何苦来哉?

这不是疯了吗?

只要想一想,北美上亿人口的强盛帝国,与东亚大陆同宗同源的3亿5000万同胞联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个前景啊?

这必将颠覆整个世界秩序,颠覆欧洲人主导世界的时代,颠覆现有的所有国际格局,颠覆所有的一切。

结果必然是世界各国组成联军,包括清庭在内,共同讨伐大唐帝国。

那将爆发人类历史上第1次世界大战,大唐帝国独立应对世界各国的群殴……

大唐帝国在东亚的动作一直不多,因为这里面存在着一条战略红线。

这是英法各国列强都高度关注的战略红线,那就是大唐帝国绝不能染指东亚,那已经超出了能够容忍的极限。

(这一章是对那些一直希望伐清读者的回应,很多读者确实热情,但是真的很坑,这本书好歹写了两百多万字,总不能让他被封了吧?晚上还有一章,正在码字中。)

(sdingdiannn/ddk99836175/7524111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