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325章 不主动不拒绝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25章 不主动不拒绝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10 07:48:48 来源:顶点小说网

崇文馆藏书万卷,要把整理好的这万卷书,抄录数份,一下子就要抄数万卷书,一卷一匹绢,这可是一个大项目。

长安城里不仅秘书省弘文馆司经局有专门的楷书手是抄写的,长安还有许多大寺长期有抄经人。

这些人以楷书抄写,还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抄经体。

长安城最有名气的抄经人,一年可以抄写两百卷,赚二三百匹绢。不过普通抄经人,可能三天一卷,一卷几十钱百钱。

这次崇文馆的这个大项目,搞起了外包抄写,不仅长安城的那些抄经人都接到单,甚至国子监,以及在京的那些各衙流外吏、杂任,甚至是一些在京侯选、侯考的小官、士人也都参与了进来。

抄经不要本钱,是個不错的兼职。

武怀玉很照顾司经局的下属们,让他们分包,从中赚一笔。之前满长安找贵族王公官员们捐书,不少王公贵族豪强可也是捐了钱的。

皇帝后来还又特拔了笔钱支持这东宫文教事业,这笔钱粮汇聚起来很大一笔,都由武怀玉说了算。

手头有钱,这办起事来就是方便,用不着一点点都打报告找上级。

采买纸墨笔张,分包抄写,武怀玉手头有钱,又有编制人员,迅速的把纸坊、墨坊、笔坊、装潢坊都给恢复,开始采购原料自家生产。

如今司经局兵强马壮,中午的伙食都好起来。

两菜一汤,一荤一素。

直接采用打菜制度,官员们还加个煎蛋。

主食蒸饼或汤饼或是米饭,每人一升粮标准。

这待遇不知道让隔壁五个局的人多羡慕,没几天时间,左春坊的太子中允、太子左谕德、左赞善大夫、司议郎、主事、录事、传令、掌仪、赞者等都跑来司经局的食堂蹭饭。

连其它五局的长官,典丞郎、药藏郎、内直郎、宫门郎、典设郎等也来了。

好在右春坊不在一块办公,否则估计右春坊的那些官员也得跑来。

对此司经局负责公厨的张承德很不满,不过怀玉倒是让他别急,现在司经局搞的红红火火,尤其是手里握着大笔的经费,其它衙门眼红是正常的。

这些官员们来蹭个饭,武怀玉也就让招待,反正光吃顿工作餐能吃多少。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吃了司经局的饭,以后他们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不是。

武怀玉甚至还把分包一些抄写项目给兄弟衙门,让他们顺便也赚点外块,自己吃肉,也得别人喝汤不是。

东宫各衙,现在都不完备,一个个都很穷,真正的清水衙门,如今司经局好不容易搞起一个崇文馆,还弄起一个几万卷经书的抄写项目,虽然在武怀玉眼里,这其实也没什么油水,但在那些穷官眼里,这却很诱人。

别的兄弟单位公廨田公廨钱都没落实,他们司经局却是啥都有了。

“馆主,崇文馆陪太子读书的二十名学生,上面都选好了,”

“这是名单。”

武怀玉拿起来看了下,跟门下省弘文馆的挑选标准差不多,皇族宗室、皇太后、皇后家子弟,宰相子弟,都是大功以上亲,也就是同祖父的族人子弟,

入选的不是皇亲国戚,那就是王公宰相子弟,身份最贵的那批人。

选的是十四到十九岁的年纪。

弘文馆学生才三十八,他们崇文馆开馆,学生更只有二十名。

每一个都是王公宰相子弟,非常尊贵。

像武士彟的儿子元庆元爽,那都没资格,因为武士彟只是实封国公,却不是一品,更不是宰相。

武怀玉的兄弟怀良,马周的儿子马载就更没资格了,一来年纪不够,二来身份差远了。

秦琼这镇军大将军,也仅是二品阶,他儿子也不行。

“十一郎,你带张文学和刘正字,亲自上门拜访各家,把通知送到。”

皇族李家、皇后长孙家、太后窦家、然后就是如今宰相们了,裴寂房玄龄高士廉萧瑀封德彝等子弟,

贵妃家的都不够格入选。

“二郎不去吗?”

“我就不去了,”

怀玉现在也挺谨慎的,这次收集图书,结果提前弄出来崇文馆,还当上了馆主,已经有点风头太盛,就没必要再跟这些皇亲国戚、宰相王公一品家再过多接触。

“你们去就行,好好跟他们谈谈,夸赞下他们子弟,对了,跟他们说,感谢他们之前的捐书赠钱,等崇文馆藏书抄出来,到时送他们一些珍藏。”

来济笑了笑,“二郎这是想再让他们捐些钱粮?”

“咱们不要求,但他们想捐赠,也不用拒绝嘛。”他笑着道。

不主动、不拒绝,这态度好。

皇亲国戚王公宰相,谁家和指头缝里漏点下来,也能让司经局肥一圈。

做为长官,能为下属谋福利,才能有凝聚力有人心,才能办事情,否则是没有威严的。

搞项目,自然就是谋福利的最好办法。

有项目就有钱粮,有钱粮,过过手都有油水,根本用不着贪污什么的。

武怀玉现在天天忙着到处挖人,挖楷书手、挖熟纸匠、挖装潢匠、笔匠,还从国子监挖人来当直学士。

校书郎、正字、书吏、书令史、典书也挖了不少。

因为司经局比较高调,他们的食堂伙食太好还引的有御史弹劾,还有人弹劾司经局提前发放俸禄,甚至给官吏匠人发粮发钱发福利。

只是这些弹劾没起半点水花,倒是给司经局挖人打了免费广告,都知道司经局现在得皇帝看重,待遇好福利高,于是秘书省啊弘文馆等一些清水衙门里的穷官穷吏,纷纷接受调动,甚至有主动求到司经局的。

一时间,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司经局,居然成了长安城的当红衙门。

连蔡允恭这个平时都见不到一面的太子洗马,如今也经常往这边跑,这位弘文馆学士,如今天天中午来司经局吃饭,甚至笔墨纸张没少蹭,但武怀玉一点不介意。

各种福利待遇一点不少他的。

司经局火了,崇文馆更是一飞冲天。

连带着司经局名下的产业现在也红火起来,长安两市里开起了崇文书肆、崇文纸铺、崇文笔铺、崇文墨铺等。

武怀玉还搞出了一些所谓珍藏版图书,甚至还有崇文馆学士联名版等,既放在书店卖,也送一些给那些大笔捐赠弘文馆的皇亲国戚王公宰相们。

给王公宰相们的是免费赠送,但其它想买这些同款珍藏版书,那可就价格不菲。

这些卖书卖纸笔等收入,全都进了司经局的小金库,这钱就跟拿去放贷收息的公廨本钱一样,除了用做办公开支、公厨食堂食料钱外,武怀玉拿这钱给大家发放各种名目的补贴。

天冷了,给大家买炭买柴,还给大家定制皮袄毛衣,添丝絮被子,发肉发米,还发纸发笔。

连皮靴皮帽,一个月都发了两回。

还设立了一个内部的无息贷,本司的官吏匠人要是一时有困难,可以申请借贷,无息。

甚至还有租房补贴,骑马的交通补贴草料钱等。

司经局官吏们的收入水准直线上升,俸禄标准没变,但到手的钱粮多了,各种名目的福利、补贴,今天发米面,明天发油盐,后天发丝布的。

负责管理司里小金库的来济甚至很头痛。

“二郎,这账上钱越花越多,花不完啊?”

司经局现在是东宫唯一一个满编甚至超编的衙门,却还能做到俸禄足时足额发放,还有各种不断的福利。

“年底了,再多花掉一些,要不然账上钱太多,也不好交待。”怀玉指示,必须得在年前再突击花钱。

“啥名目呢?现在盯着我们的人可很多啊,钱分太多怕也不行。”来济还是有些太年轻,居然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

“这还不容易吗?”

怀玉觉得花钱这事很容易,“这样,多采买一些纸墨笔砚,这不就一大笔开支?买来的纸墨等,国子监、弘文馆、秘书省都送些,然后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也送点,

最后再给我们司里官吏分一批。”

纸墨笔砚是很值钱的,发下来后也可以再卖掉换钱。

而这些纸墨笔砚从司经局所属的作坊采购,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这钱可以大部份留下,开单采购原料,或是给匠人们多发点粮油福利。

司经局账上的钱让他流动起来,分散开,自然就不起眼了,甚至给其它衙门、官吏们也分些好处。

那些下属作坊拿了钱,留下大部份,采购原料,甚至再打个报告扩建作坊、店铺等,那都是支出、成本嘛。

这不断的流动起来,好比一大块肥肉在司里官吏们手上转来转去,自然而然能满手油。

不过武怀玉仔细的翻看了账本后发现,司经局现在居然短时间内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循环,初始的本钱都是来自捐赠、赏赐、拔款,但现在这卖书卖纸卖笔墨这些,居然很赚钱。

不是一般的赚钱,是非常的赚钱。

他以前真没想到,这年头文具这么贵,书籍这么贵。

贵的有点离谱,但偏偏长安城做为帝都,这里有最庞大的文人群体,文具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这次收集整理抄录图书还是搞的很成功的,甚至盘活了司经局这个冷衙门,不过武怀玉看着这账本,却并不是很满足。

“十一郎,我有个想法,打算编份报纸。”

“报纸?”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63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