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88章 死葬北邙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88章 死葬北邙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29 10:46:2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88章 死葬北邙

2023-07-28 作者: 木子蓝色

第488章 死葬北邙 秋高气爽。

赶路倒是轻松许多,避开了酷暑极寒,出了长安城武怀玉一行是先沿渭水出潼关,然后走崤函古道抵洛阳。

“咱们去幽州应当直接从蒲津桥入河东,经太原过井陉至幽州更快啊。”堂兄武君雅比先前更胖了些,他这次将随同前往幽州都督府任幽州司马。

“我这次要去洛阳和荥阳办点事。”

大唐沿续隋朝的驿路系统,以长安为中心,向天下四方辐射了七条驿路,分别是通往西域、西南、岭南、江浙福建、塞上草原、河北辽东、山南云贵。

京北道就是通往河北辽东的,这条驿路出长安从蒲津关过黄河直接入河东,抵太原再过井陉至幽州,再经蓟平营便可抵辽东。

这是长安到幽州最近也最通畅的大道。

而武怀玉却出潼关往洛阳,走的是京东道。

这些年在长安混吃等着继承他爹武士棱县公爵位的武胖子,他爹却是老当益壮,年年还要给他生几个弟弟妹妹,好在遇到好兄弟怀玉,这两年又是安排他到神机营又是进卫尉寺的, 如今更是推举他做幽州司马。

这个幽州司马跟幽州都督府司马不同,虽然中都督府司马和上州的司马,都是从五品上职,但这是两个衙门。武怀玉这幽州都督兼幽州刺史,不过并不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

是武怀玉领导的两个衙门,有两套班子官吏,都督府属于幽州的上级部门,管理包括幽州在内的八个州军政。

胖子这次的幽州司马前虽加了检校二字,有点试用的意味,可毕竟直接上来了。

他对此行还是充满期待的。

对于怀玉说要去洛阳办点事,也没追问,反而卖弄起来,“你知道洛阳与潼关间往来,有三条通道吗?”

“哦?”

“第一条那叫周秦古道,俗称南崤道,出洛阳向西南行,经宜阳的韩城、三乡,过洛宁、陕州,出函谷关,经桃林塞入潼关,此道开凿最早。

这第二条叫曹魏古道,也称北崤道,从洛阳走新安,出函谷关,经义马、渑池,与周秦古道重合,据说开于东汉末年,是曹操为方便西征而开。

第三条是陆路之外沿黄河漕运古道,如今最是繁盛,是陆上崤函古道运力不足的补充通道。”

武怀玉天天跟李靖、秦琼研究兵法,没少做他们安排的经典战例的复盘推演等,哪会不知道这些。

他们现在走的就是南崤道,历史最悠久,地势也最平坦,通行繁忙,隋朝时天子往来东西两京,都走这条道,因此这条道上还分布着许多驿馆行宫。

这条崤函谷道,不仅是交通要道,他还是几大板块间最为重要的军事必争之地,中条山、黄河、秦岭余脉间的这条狭长通道,也是长安和洛阳之间唯一的直接通道。

如果西起长安算,东到洛阳为止,那这条广义上的崤函谷道,全长七百里,

崤函古道以北的中条山北麓就是临汾盆地,西端是关中平原,东端是河洛盆地,

重要的盐产区解池也在这一地区。

这条长达七百里的走廊,以三门峡为界划分东西。

三门峡以东的古道在此分成两条通达洛阳,便是南北崤道。

再则,三门峡以下的黄河流速减缓,可以通行大船,无论货运还是兵运皆可依靠水运,但三门峡以上河段,水流湍急,河中央还有鬼门、神门、人门三大礁石阻挡,人称中流砥柱,异常凶险。

关东的漕粮水运到三门峡,就得改陆路运输,经崤函谷道转运,运输成倍翻倍提升,成了卡漕粮脖子的难点。

水运比陆运快十倍,一条粮船相当于一百头牛的运力,损耗还低。

武怀玉先前拜计相,也负责漕粮转运事务,他面对长安人口渐多,关中粮食缺口越来越大,而东南漕粮却受限三门峡严重,提出的对策,就是缘水置仓,直加粮食转运仓,一站站的转运粮食。

不再是一站式输送,而是分站式输送。

特别是三门峡到潼关这段必须陆路运输,则是沿线多建仓库,分段接力运输,能大大提高效率,特别是减少损耗。

而他还有一个计划,把由洛至陕的三百里陆运,改成在三门峡北岸凿山开路十八里,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使漕仓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之险,这就是打破旧窠的转搬法,替代传统的漕运法,

按这法子,一年可以转运两百万石粮,每年起码节约十万贯运费。

如果条件许可,武怀玉甚至还有一个更好的计划,在人门左岸直接开挖一条人工运河,使漕船由三门峡河口直抵渭口到长安。

不过挖运河前期成本较高,但比魏晋隋时的疏通河道凿砥柱,甚至是沿河凿山修栈道的这些办法,明显会是一劳永逸,就是开始投入大。

只能当成远期计划。

不过如今的分仓水陆转运法已经不错,等到搬运法开始,还能再提升许多效率。

东南的财税钱粮,尤其是江淮的粮,能够快速且低成本的入关,那对于大唐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大唐的衰弱,就是从控制不住西北地区开始的,鞭长莫及的西域,迅速崛起的吐蕃,还有后来复兴的东突厥,桀骜不驯的西突厥以及突骑施、葛逻禄、回纥诸部等。

关中连长安的粮都供应不了,更别说更遥远的西域、河西、陇右、青海、塞上等地了。

如果关中能够得到帝国中原、东南财赋粮食源源不断的补给,那大唐对西疆就能有更强的控制力,大唐的衰弱也不会那么快。

这一趟出潼关的上洛之行,武怀玉走的并不快,一路走一边细心考察,考察军事堡垒城寨、观察驿馆驿卒,看新建的转运仓,还有路上那些不断往复运输的役夫、牛马。

他们确实很辛苦。

武怀玉甚至想到,是不是能够招集工匠,给出四**马车让他们去解决具体的细节技术问题,把这大马车研究出来,甚至是研究下有没有条件在这几百里最难的谷道,修上轨道? 直接来个轨道马车运输?

就跟那些矿场里一样。

就算是用马拉车,但有轨道的话,运力也能大增。

不过不管是四轮马车,还是轨道,这里面都还有不少具体的细节技术问题,得慢慢研究,哪怕有正确的方向,但很多技术也没那么容易解决。

怀玉摸出个小本子,拿出一支石墨铅笔,在本子上记录下这些想法,以后可以实施,暂时备忘。

武君雅撇了一眼,结果啥也没看懂,那些字就跟画符一样神秘,也跟他那支笔一样新奇。

“这是道家符文吗?”

怀玉摇头,这其实只不过是汉语拼音,用这个记录,不过是不想让别人知晓,他随身的本子上经常会记些东西,用拼音更保密,这世上再没第二个人能懂。

其实用英文也一样,他学的英文,这时代一样没人懂。

眼下的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日耳曼语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了罗马不列颠的语言,日耳曼古英语有四大方言,但不论哪种,都跟武怀玉学的那种英文,几乎完全不同,还没有大量希腊、拉丁、法语词的进入影响。

七百里路,武怀玉却走了小一月,走走停停,反正也不急。

抵达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中秋节。

怀玉没有先进洛阳城,而是去了北邙山,据说这座山埋的帝王将相最多。

他特意去山上祭拜了秦琼的好兄弟罗士信和裴行俨。

罗士信是秦琼最好的兄弟,他们一起在张须陀麾下并肩战斗多年,后来先后归唐,罗士信是郯国公,拜总管,讨伐刘黑闼时,率几百敢死队入城接应王君廓,最后因风雪,援军无法如期抵达,孤城坚守多日,最后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被杀。

秦琼将好兄弟尸体重金赎回,安葬于北邙山上,这位战神般的小个子,死时也不过二十二岁,朝廷赐谥为勇。

北邙山上,罗士信的墓就在裴仁基父子旁边。

九岁的裴行俭这次随同前来,跪伏在父兄面前,他没有见过父兄们一面,他是个遗腹子。

“罗将军早年与我义父都在张将军麾下,大海寺兵败后投裴将军,得其礼遇。”

后来罗士信秦琼都随裴仁基上了瓦岗归降李密,罗士信秦琼程咬金都与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关系极好,程咬金曾经战场上万军之中救出裴行俨,自己被马槊洞穿身体,拔出马槊杀出重围。

罗士信则被裴行俨舍命相救过。

所以当年,秦琼、罗士信、程咬金、裴行俨那是义结金兰。后来罗士信秦琼程咬金先后投唐,裴仁基父子留在洛阳,因谋刺王世充失败被杀,秦琼罗士信他们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出资收敛裴仁基父子,将他们埋在北邙山此处,甚至还说将来死后,也要葬于此。

罗士信战死洺水城后,秦琼重金赎回他的尸体,将他安葬到了裴仁基父子旁,怀玉这次去幽州,秦琼请他一定要到北邙山代他拜祭一下老兄弟们。

甚至说他将来死后,也一定要葬到北邙山来跟兄弟们做伴。

苏烈上前给罗士信上香。

当年洺水城大战,他也参加了,那时各为其主,却也深深为罗士信的那勇悍而折服。

时隔多年,记忆仍深。

拜祭结束,下山入洛阳城,洛州都督杨恭仁亲自来迎接。

怀玉让裴行俭在洛阳休息几日后便返回长安。

“不,我要跟随老师去幽州,我要学习兵法,我将来要跟我父兄一样当个大将军。”九岁的裴行俭非常坚定。

“等过几年再说吧,先回长安读书。”

“罗将军十四岁时为张帅执衣,就已经披双层甲上阵杀敌了,秦相公也是很年轻便在来公麾下为帐内·····”

怀玉打断他,“等你也起码十四五六岁了再说吧。”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37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