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67章 遇药王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67章 遇药王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29 10:46:22 来源:顶点小说网

第467章 遇药王

2023-07-19 作者: 木子蓝色

第467章 遇药王

黑色细犬,名叫乌尨。

它的主人是个道士,身着粗衣,腰间有个葫芦,执柄佛尘,看着似个普通道人。

可胖掌柜见到他,却是立马上前恭敬行礼,“药王光临、小店蓬壁生辉。”

这位看着才值壮年的粗衣道人面带微笑回应胖掌柜,然后道,“我这细狗乱闯贵店,失礼。”

胖掌柜明显对这道人很熟,还很尊敬。

他从中引见,武怀玉才知道这位道人原来大有来头,俗家京兆韦氏,祖父时任河南巩县令,故一家迁居巩县。他十三岁时谙老庄之学,长斋素食,后入嵩阳观出家。

传说他访道周游,遍寻名山,曾遇神仙。

他不仅道术很高,而且擅符篆和炼丹、医药之术,还与孙思邈是好友,因为经常施药救人,民间把他和孙思邈同尊为药王。

如今奉天子之令,在京中玄都观修行。

玄都观是长安最大的道场,也是楼观道在长安的大本营,北周武帝曾灭佛禁道,但在终南山田谷建通道观,选十名高道修行,给道家留了丝元气。

这十名高道,都是楼观道人。

后来杨坚建隋修大兴城,特于城中九五高岗,天街两侧,建起大兴善寺和玄都观两大寺观,各据一坊之地,玄都观主,便是请来了田谷十老中的王延。

王延在楼观中的地位,是当今观主歧平定的师伯,上任观主苏道标的的师兄。

而武怀玉是歧平定师叔,算王延师弟。

药王韦善俊以前没见过武怀玉,他虽奉旨在玄都观修行,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寻访名山,制药救人。

“贫道拜见翼国公。”

“药王客气了。”

韦善俊出现在泾阳原因也简单,就是这里现在是很大的药材市场,他这次路过,便来看看药材,结果他的狗子跟别家狗子跑了。

说来那条狗,也有个故事。

韦善俊有个哥哥早年学佛,在少林出家,佛法精进,成为长老,他去看望兄长,在嵩山寺前遇到这条狗子流浪,得了疥病,浑身毛都掉的差不多,十分难看,人嫌狗厌的,韦善俊收留了这条狗,拜访期间暂住寺中时每次去吃斋,还牵着这条狗,把自己的食物分一半给狗吃。

和尚们嫌弃那只癞皮狗,也嫌弃喂狗的韦善俊,让他哥把他和狗子赶走了。

韦善俊倒从不嫌弃这只狗子,狗子也对他不离不弃,经过他的医治,那只狗的皮肤病好了,毛发又黑又长又蓬松的十分好看,他给取名乌尨。

尨,本就是多毛狗子的意思。

“想不到乌尨还有这故事,我这两条狗子是我当年随师在终南山修行时,从山下农户家中收养的小狗子,说来这两条狗子也有些不凡之处。

我师傅在终南山隐修七十二载,山中有老虎为之护法,几代老虎相传守护,这两只小狗娃小时吃过护法母老虎的奶,吃虎奶长大的,所以胆子特别大,长的也更壮实些。”

韦善俊笑说,“难怪我这乌尨居然一见到你家的虎斑细犬,就给迷的跟跑了,以前可从未有过的事。”

两人都是道士,又都擅医,在此偶尔碰到,便也是缘份。

于是武怀玉邀请他一起吃晚饭,顺便聊聊道法和医药,武怀玉对道法不是那么感兴趣,更主要是想交流下医术,毕竟这道人可是跟孙思邈齐名,还是好友的高人。

交谈挺愉快,收获挺多。

武怀玉挺感慨的,如京兆韦杜这种名门,确实了得,人家不但朝廷上有人做宰相,朝中地方皆有人为官做吏,甚至也有人经商,也有人在家养猪的,连佛道两届,都有他们的人,还都能干出很大名堂。

比如说如今佛教主要宗派的华严庄,杜顺和尚就是杜家的人。而眼前这位药王,是韦家人,甚至他哥哥还是少林长老。

民间传说韦善俊遇过神仙,得授过三皇檄诏,还获得神仙变化的道术,武怀玉对这个不感兴趣,毕竟他对李世民也说他老师逍遥子以前三遇神仙,在终南山隐修七十二年,修成陆地神仙,最后羽化飞升了。

神不神仙的,他们同行内部最清楚。

不过真要讨论起炼丹画符这些,武怀玉也是行家,韦善俊也是佩服不已。

他身边有个长的极高的十四五岁的少年,知晓武怀玉的身份后很是崇拜,问了许多问题,臧是画符的。

这少年来历也不简单。

“晚辈叶法善、号太素。”

小道士叶法善,武怀玉听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但他这么年轻不可能是现在很有名的人。

按他自己介绍,他家五代修道。

上清派茅山宗的火居道士家族。

这少年口才挺好,说他是母亲刘氏午睡梦流星入口吞之乃孕,十五月而生。

好家伙,差点就成哪吒了。

然后更神奇的是,他七岁那年溺于江中,家里三年都没有找到,三年后突然出现,说是有青衣童子引他去见了太上老君,老君还给他喝了云浆仙露,就说了会话便回来了。

说一会话功夫,人间已三年。

够传奇的。

这比武怀玉九岁时渡黄河落水,被个老道带走进山修道九年,后来才知老道是终南隐仙,还要离谱。

他归来后,有不少神通本事,比如说能把两升核桃,连壳嚼碎吞食。还把能铁钵烧成暗红,然后双手托起而无事。

武怀玉觉得这小子失踪的三年,更有可能是被某个耍杂技的给救了,带走学了三年艺,后来找机会跑回了家。

毕竟像手入滚烫油锅捞钱啊,什么把烧红铁钵端起这些,听着明显是一种杂耍骗术,而不是真的什么道法护体。

反正回来的叶法善显露不凡,他家又是几代修道,于是也开始学习阴阳占筮、书符画咒的茅山道法。

后来又去天台山、青城山以及嵩山拜访名道学师,如今长的身高九尺,满脑门都是皱纹,据说还有了驱鬼的秘术。

他现在也是韦善俊的弟子,跟着学医术。

他对武怀玉的经历很感兴趣,他自己坠江消失三年而归,武怀玉则是落河后被带走习道九年才下山。

他还听说武怀玉为皇帝画了两张门神像,以大将秦叔宝尉迟恭做像,再以符篆,就把宫里的鬼魅驱散干净。

跟这小子聊天挺有意思的。

是有些本事的,他画符这块功夫挺扎实,不愧是几家修道的世家,医术这块也学的不错。

就是长的太高了,跟个竹竿似的,而且满脑的抬头纹,哪像是十四岁,倒感觉比他四十岁的师傅还老。

聊到后来,武怀玉想起来了,这叶法善不就是后来长安景龙观主,甚至入朝做了鸿胪寺正卿,还加封越国公,活了一百零七岁,死后还追赠越州都督那个道士吗? “终南山有位道士叶静能,可是你家长辈?”

“那是我叔公。”

叶静能长安人称叶天师,最擅符篆,很有名气,也是奉旨进京在玄都观修行,不过这位大多时间都是在终南山里修行,武怀玉跟他见过面,符篆那块很厉害。

原来是他叔公。

世人崇佛敬道,不论僧道的出家人都还是比较受尊敬的,不过武怀玉倒是更喜欢道士一些, 都说乱世道士下山救太平,和尚们只知道盛世大肆敛财。

像眼前的韦善俊、叶法善他们都是一边修道,还一边云游行医救人,并不会一心只想着收田租、放高利贷、做买卖这些。

师徒俩对武怀玉非常佩服,武怀玉便邀请他们同行,深入交流,两人也是立马应下。

晚餐时,他们师徒也是完全素食。

武怀玉这个下山道士大块吃烤肉,突然有点不自在了。

叶法善虽年少,但已经擅长用符水救病治人,武怀玉心里清楚,所谓符水,其实也就是一种配制好的中成药汤剂而已,长安东西市的药肆里就有这种汤饮子,一般就是治些简单点的头疼脑热,效果是有的。

当然如果是其它的病,那就得专门对症下药。

可很多道士,却非要用个符,烧符入水,让病人饮下,不说药之功,非说符之效。

这种事情看破不揭破。

武怀玉自己也干过类似的,比如给李世民画符贴门神等,甚至他在陇右鄣县盐井寨,还登坛做法请盐神呢。

其实如叶家世代修道,但他们家属于道士中的一个特别支派,称为火居道士。火居道士是可以结婚生子的,一个家族道派设一个坛场,供奉道家神灵、宗派祖师和地方神灵,仅限本家族道派法师供奉,道法代代相传。

甚至火居道士是可以吃荤的。

不过叶法善现在跟着韦善俊修道,已经不完全是个火居道士了,也跟着吃斋。

“翼国公谏请陛下在全国府州设立医学,授任医学博士、助教、选医学生,这可是干了件大好事。”

韦善俊说起这事很佩服。

人食五谷,都会生病,医药很贵。

贵族豪强们还能承担,可对许多普通人来说,小病靠扛,大病等死,甚至在一些偏远地方,医师、药材有限,就算是富人也难有好的医疗条件。

武怀玉谏请设立的医学,虽说下州也才十个医学生,博士、助教各一人,但这十二人的地方医校,既是教授医学,也还会巡疗救病的,特别是在应对地方上的疫情、传染病的的时候,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韦善俊是行走在民间底层的药王,对此举是感受很深。

“还是太少了一些,杯水车薪,我朝州县经学生,数万之众,上州经学生六十,下县也有二十。

我希望将来朝廷财政宽裕一些后,也能仿经学,不仅提高州医学的医学生数量,还在县级也设立县医学,培训医学生。”

武怀玉提出以后州县医学,不仅仅是教学的医学校,还应当是官办的医院,救病治人,防瘟抗疫。

“我希望将来朝廷能够设立类似六疾馆、悲田坊这样的官办救济机构,在各州县设立惠民药局,由朝廷提供本钱,种药采药制药,然后施药,主打的是平价,尤其是防范能迅速传染扩散的疫情。”

这惠民药局就是个朝廷官办大药房,要起到的就是自己种植采买,降低成本,然后制药销售,尤其是平价销售,如常平仓平抑粮价一样,要让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普通百姓,能够得到些帮助。

当然,大药房只要正常经营,尤其是这种官办的,肯定是能赚钱的,赚的钱再扩大规模,既能营利增收,还能起到更大的医药保障作用。

民生是最基本的国力保障,不仅得让百姓吃饱饭,也还得照顾百姓的医疗。虽然这放到后世都很难,但这上方向可以努力。

武怀玉的一席话,让药王韦善俊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时根本没有这样的官方机构,南朝时,有六疾馆,带有官方救济性质,后来又出现了悲田坊,这种主要是寺院经营。

寺院接受布施甚至放贷收租,获利丰厚,也会拿出些钱来做慈善,比如建悲田坊,全称悲田养病坊,施药医人。

这种慈善行为,既能帮助寺庙获得好名声,甚至这些悲田养病坊其实也是赚钱的,因为悲田坊虽要投入买药请医花钱,但也以此接受善男信女们布施,所以寺庙最后往往不仅不需要往里贴钱,这个项目还能有很大盈余,是能赚钱的慈善事业,当然各寺都干。

对朝廷来说,是鼓励这种行为的,但是武怀玉觉得朝廷有条件的时候,也应当建个相应机构,比如惠民药局。

既是全国官办连锁大药房,也是加强民生保障医疗的,甚至也还能赚钱。赚的钱不需要上缴朝廷,留着扩大经营,增加药材储备等就很好。

对于朝廷来说,保障民生,赢取民心,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贞观从长安到地方州县,都有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医少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真正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人太少。

别说没钱,有钱你没医少药也不行。

所以朝廷在现有的太医署这个中央医学校之外,于各地府州设立医学校,培养医学生,加强医疗力量,以后各地建惠民药局,这都是为解决缺医少药这问题。

缺医少药导致的结果是许多百姓有病没的医,只能等死,或是相信求神拜佛有用,又或是信巫术祝由,迷信各种偏方。

如韦善俊这样行医治病的道人,数量太少了。

“翼国公大善,仁政啊,如果能够推行,我们都愿意贡献一份微簿之力。”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各州医学校,除了医学生外,还定期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招收一些乡村识字的人,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的医药知识,这样回到乡里,也能救治一些小病, 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

这种赤脚医生,当然不可能有什么高超医术,但以如今的现状来说,如果乡里有这样一批赤脚医生,每年能定期到医学校短期培训,有一定的医药知识,家里又有惠民药局提供的一些常用药物,那么应对些小病是可以的。

在交通不便,医药短缺的时代,这种赤脚医生也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此亦仁政善政也!”

韦善俊打算接下来一段时间就跟随武怀玉身边,帮忙谋划此仁善之政。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39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