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968章 皇帝又开始折腾了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968章 皇帝又开始折腾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1 15:43:07 来源:顶点小说网

“年后让青雀去流求如何?”

皇帝喝着流求进贡的冻顶乌龙,忍不住对长孙皇后道,“要不就去青海,朕觉得青海虽距长安更近,但流求能更安逸一些。”

长孙皇后手里动作顿了下,

这几年她和皇帝身体都不太好,更舍不得孩子分离,尤其是对青雀,对这孩子打小就有亏欠。

当初太上皇钦选了青雀给卫王做嗣子,他们夫妇无奈只得把这嫡次子过继到已故卫王名下,从此亲生儿子却只能叫他们叔父叔母,

那年宫门喋血之后,也是皇后几次找到丈夫,让他把青雀要回来,另选宗室侄子过继给卫王。

青雀打小也懂事孝顺,皇后越发觉得亏欠。

“太上皇临终前跟我说的那番话,我这半年来思来想去觉得挺有道理,朕回头想起前几年朕说的那些关于太子和魏王的话,很不应该,甚至因此引发出了所谓太子党和魏王党,朕差点铸成大错,几毁了承乾,”

说到这,李世民眼睛有些泛红,这让他想到了与建成、元吉,想当年他们李家还仅是皇亲国戚的时候,做为唐国公府公子的哥几个,其实关系还是不错的。

那时在长安,建成柴绍他们带着李世民李元吉等一起玩耍,甚至在长安城还是有名的侠少呢。

可谁又能想到,多年后兄弟间会手足相残。

“朕不希望朕的子孙也重蹈覆辙,”

长孙皇后沉默了许久,最后伸手握住丈夫的手,“我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既然如此,那陛下安排吧,”

“青海还是流求?”

“流求吧,听说夷洲这几年开拓的也不错,物产丰饶,移民越来越多,那边的岛夷土著也比较顺服,臣妾也只望青雀能够安稳。”

李世民抓紧妻子的手,“先把此事定下来,年后派人去流求建王府,等青雀十八岁后再正式就藩,还可以在京陪我们几年。”

定下此事,李世民似乎也了却一桩心事。

“观音婢你尝尝这茶,流求进贡的冰顶乌龙,流求有大山名凤凰山,凤凰山有一支脉被移民称为冻顶山。

据说因雨多山高路滑,蹦紧脚尖上了山顶,脚尖都冻住了,故称冻顶。

武家从建州武夷山带去了青心乌龙等茶树良种,移栽冻顶山、日月潭一带,那里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密,终年云雾笼罩,

制茶也比较独物,烘干后,需要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热团揉,除惯常的轻焙火制茶外,还有陈年炭焙茶,每年反复拿出来高温慢烘焙,制出甘醇后韵十足的茶。

此茶品级也很独特,有特等贡茶、头等、二等、三等,然后还有五朵梅、四朵梅、三等梅、二等梅、一等梅等共九个品级。”

长孙皇后看着茶罐里的冻顶乌龙,色泽墨绿油润,泡出来汤色金黄带绿,品起来滋味甘醇浓厚,具有花香甘甜滋味,确实是好茶。

“这冻顶乌龙茶,一年可采好几次,春茶最好香高味浓色艳,秋茶次之,夏茶最次,”

皇帝说着,让人取来一张流求岛地图,

然后摊开在皇后面前,

“这冻顶山就在流求岛的中部,流州治所东宁城,还有安平港都在流求岛西南部,朕打算给青雀的封地选在中部,”

皇帝手指在地图上那么一圈一划,

选在了流求岛中部,北以乌溪为界,南以浊水溪为界,西抵大海,东抵玉山下的日月潭。

这块地方不算小,西海岸南北有一百多里长,东西也有一百多里,

一半平原,一半山区,差不多有两县之地。

“挺好,”皇后见这里离流州也就二百来里,相隔不远。

李世民看着地图,想了想,“朕干脆再多划点,从乌溪再往北划到大甲溪南岸,这样从浊水溪北岸一直到大甲溪南安,封地翻一倍,这下起码也是一州之地了。”

“州名长泰,”李世民想了一个名字,长泰,长久国泰民安,又含有魏王李泰名字在内。

以州为国,

赐封魏王李泰为世封长泰州刺史。

决定了此事后,李世民有些兴奋起来。

次日,他便召来太子和宰相们,又特地召来了武怀玉、长孙无忌,连老宰相陈叔达、宇文士及、杨恭仁都请来了,而之前拜过相的张亮也召来了。

除了侯君集、秦琼在外,李靖称疾不来,

这次议事规格很高。

皇帝挥手,

内侍们抬了两副屏风进来,一副是流求地图,一副是青海地图。

“先前朕定宗室诸王世封刺史制,可后来出了不少乱子,朕思来想去,觉得当初还是太草率了,”

“痛定思痛,三思过后,打算更改一下。”

听到这话,

一众大臣们神色各异,皇帝又要搞事情了。

之前的世封制,可以说是搞的一地鸡毛,齐王李祐在青齐胡作非为,闹的非常难看,把他舅舅可坑惨了。

连带着阴妃和燕妃都打入了冷宫。

阴氏燕氏两大外戚家族,斩的斩流的流贬的贬,惨极了。

而功臣世封刺史,在长孙无忌带头的坚决反对下,以及后来武怀玉的诸番建议下,最后改成了世封州别驾了。

这事好不容易抛下两年,

皇帝又开始折腾了。

大臣们头疼。

事涉诸王,不是皇帝的弟弟就是儿子,大家也不好怎么过多的干涉,但不参与又不行。

皇帝指着流求岛中部,“朕要分封魏王李泰于此,置长泰州,魏王李泰世封长泰州刺史,许子孙世袭。”

这话出来,一时殿中无声。

之前世封刺史,后来改世封别驾,现在又要恢复刺史?

反复折腾,不累吗?

武怀玉有些意外,这事之前没什么风声出来啊。

但看着流求地图,武怀玉倒觉得这不是坏事,一直以来,他就觉得分封制不完全是坏的,主要还是看怎么用,

要是把诸王分封到中原腹心,那绝对的弊大于利,甚至会成为心腹之患,早晚诸侯王造反。

可要是皇帝舍得把这些龙子龙孙们分封到边疆,跟西周分封一样,让他们去开疆拓土,或是屏藩守土,则利在长久。

这更是代表着大唐的开拓精神,

而不是一味的保守、享受。

至于说造反这事,只要给诸侯国加上几条锁链,那基本上永远反不起来,反也不用担忧。

皇太子坐在那里,神情很淡定,已经越来越沉稳了,把李泰分封到海外去,李承乾心里是极高兴的,省的这个弟弟天天在长安晃,总是个隐患。

但他没表现出来。

“陛下,具体如何分封呢?”右仆射温彦博发问。

“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分封?”李世民反问。

众大臣一时没人应答。

“怀玉,你来说说。”皇帝直接点了代司空、太子太傅武怀玉的名。

诸王分封边疆,可以说是早几年武怀玉一直在主张的。

“陛下,臣支持分封宗室诸王于边疆之地,屏藩中央,开疆拓土,对于诸侯国的政策,臣还是坚持原来的那一套,

“你再说说。”李世民笼着袖子道。

武怀玉的那一套,其实大家都还记的很清楚,今天武怀玉当着大家面又重申了一遍。

主要还是那几点主张。

首先,诸王分封边地,以州为国,诸王兼任刺史,享受封地州三分之一税赋,另三分之一留州县,三分之一上缴国家。

分封的诸王享有刺史的一切职权,临民治政,授鱼符,加号持节诸军事,统领州兵。

但是,封国的流内品级官员,须由朝廷任免,诸王没有任免官员的权力,但流外的吏,可由诸侯、州县自置,诸侯虽无官员任免权,但有监察权。

再就是,封国的司法权,归朝廷所有。

然后就是军事这块,

诸王,刺史加使持节诸军事号,可以统的是州兵,也就是团结民兵。另外视诸王的品级他们可以拥有一定的护军、亲事、帐内等。

而镇戍兵、折冲府兵,诸王无权直接统领,但与内地刺史一样有一定的监察权,比如朝廷调动州内的这些镇兵、戍兵,按制,兵部发令,将领要与刺史合符,才能调兵。

民政、财税、军事、监察、司法,这么几大块,划分的很清楚明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诸侯国的继承问题,比如魏王李泰分封的这个长泰州,他死后,由他的嫡长子继承爵位、世职,但按例要降等袭爵,继一等,称嗣王,刺史之职仍袭。

其余个别儿子,或有特殊功劳恩典的可以封郡王,其它儿子们只能封郡公。

嗣王和郡王的继承人封国公,其它儿子再降爵封。

只要是袭有爵位的,那就能在封国内划分一块封地,原则上不管传袭多少代,分封多少子孙,都只在初代封的封地内划分封地。

李泰的这个长泰州封地,现在看着不算小,但在海外,人口又没多少,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就算土地肥沃,将来人口上来了,可那时儿孙继承,推恩分封,就算嫡长一系代代能维持个嗣魏王、长泰州刺史的官爵,可这个长泰州,其实也被分封成大大小小的封地了,

李泰儿子们的封地可能还有一个县或是一个乡那么大,但等孙子辈可能就只有一个里,再往下分封,就可能只有一个村。

没有官员任免权,没有司法权,没有军事大权,甚至封地必须严格实行朝廷的律令法规,加上这代代推恩分封,

那这长泰州的诸侯,其实根本成不了朝廷威胁,时间越久,威胁越小。

而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又能供养诸侯,不需要朝廷额外掏钱。

这个分封法,对朝廷来说确实没啥坏处。

当然,还是那个问题,就是皇帝能不能舍得,毕竟这分封的是边地,不是中原内地,

就算给三分之一的税赋,但以现在这长泰州为例,那有几个汉人移民?

还得李泰在那边招募移民,甚至招商,自己屯垦,一切都得自己白手起家,前期别说税赋收入,只怕得不断的投入进去。

当然,长泰州不是什么真正的蛮荒苦地,那里土地肥沃,气候也不错,岛夷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威胁,加之朝廷现在开的流州,已经初步起来了,能够借力不少。

税赋李泰现在别指望能收多少,但那里资源很多啊,能够垦荒种植的田地,能够种茶的山地,能够砍伐树木采摘药材甚至熬樟脑的山林,还有沿海的盐、渔资源也不少,甚至还能沾上海贸之利,

另外山里的矿产资源也还有,

李泰要是能够开发利用,不说自己开发,就是招商过去开发,他从中也能得到不少利,

武怀玉当初跟李世民说的没错的,流求是个宝岛,面对福建,依靠航线,种甘蔗熬樟脑采硫磺都能起飞的,

李泰分封去流求,那绝对是上上之选,当然,流求这种地方,富庶安稳是有余的,但也没其它野心家发展的可能了。

相比青海南中黔中安南等地,流求胜在安稳,但也别有其它的指望了,那里不是什么王霸之基业,

但李渊给李世民建议,让李泰去流求,又何尝不是看中这些呢。

若是让李泰去河北相州,或是江南扬州,有心人撺掇下,脑子发热生出不该有的野心,到时免不得是场祸端,甚至终究逃不过自取灭亡,这是李渊和李世民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说到底,李世民现在分封诸王,最主要考虑的不是屏藩中央,而是不想让这些诸王养在长安,再生出什么事端来。

太子这些年,已经通过了他的考验,他也认定太子了。

现在就是稳固太子这储位,不想再动摇国本。

把能威胁太子的隐患都送出长安,远离长安。

“陛下,还有一点建议很重要,”

“诸王若分封就藩,以州为国,那么就不能再担任朝廷其它官职,”

这条,其实就是指皇帝喜欢以诸王出任都督刺史,甚至任雍州牧、大将军等职去的。

哪怕是遥领都不合适,更何况皇帝是真给成年诸王实授这些要职的。

要是这条不改,

那以后诸王有自己的封地,却又在朝廷担任大将军,在地方任都督刺史等要职,这早晚重蹈西晋老路,最终诸侯王们权势涛天,最终走上造反老路。

分封,就得把诸侯锁死在边地的封地上,有本事你就专心经营封地好了,其它地方就别想了。

皇帝从谏如流。

这天讨论的很热烈,有皇帝定下的基调,后面讨论的也只是更加完善制度。

比如以后只有分封的亲王、嗣王有权置护军府,亲王护军最多一千人,嗣王护军最多八百。而没袭封刺史的诸侯子弟,哪怕袭封郡王者,也无资格置护军府。

郡王、国公、郡公等诸侯子弟,都只能在袭封领地后,可以置护卫府,统亲事、帐内,按爵位亲事帐内人数有差,郡王一营,国公一团,郡公一旅,县公一队。县公以下,不设。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89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