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992章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广州,

每年四月末至五六月的西南季风还没停止,此时从南洋来唐的船舶仍不断的驶入广州港。

广州外港、内港水道一片繁忙,

码头更是人头攒头,

广州新建的西城,因城中规划的蕃坊,规定来广州贸易的蕃胡必须在蕃坊居住,而被人称为广州小长安西市。

六月已是东南季风的尾巴,错过这季风,再从南洋北上来唐,就得等明年。而那些已经来唐的胡商海船,他们也还要在广州等到十月东北季风起时,才能扬帆启航,乘着季风南下。

五六月是大量胡商海船来唐,而七**三个月,则是这些胡商们在广州港销售、采购货物,并休整的日子,到了十到十二月,他们则又满载采购来的大唐商货扬帆南下。

五月到十月,这半年时间,因此也就是广州最热闹的季节,无数的商人、货物在此云集,

广州西城也因此格外的热闹繁华。

西澳码头,

一支船队抵达,

码头上管理的官吏一眼就看出这不是胡人海船,

来广州的胡人海船很多,各式各样,但这些船一看就是大唐的船,甚至他们能一眼分辩出这些是专门跑北江的船。

岭南这边的唐船,有内河近海之分,内河船也分跑珠江和北江、东江的的,因几条江大小不一航情不同,所以船也不一。北江因有赣粤商道,货物量大,但北江通航条件不如西江,故如今航行的主要是防沙平底船,大多来自香岛造船厂。

这些武家香岛造船厂打造的沙船,这些船虽不能破深水之大浪,平底方头方尾,却既便于内河航行,也可在近海通航。

三桅五桅,能载一两千石,大帆长驰,一日千里。

码头的人很熟悉这些沙船,大家习惯称为武家方艄,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

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

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一般内河版三桅千石,五桅两千石。而近海版的载重量更大,三桅三千,五桅六千石。

眼下停靠码头的这些就是五桅五帆的北江沙船,能载两千石。

这个载重量,其实已经挺厉害的了,以前北江上跑的可大多是那种一二百石载重的小船,甚至是竹排木排,三五百石的木舟都算大的。

“咣!”

锣响。

这是鸣锣开道,

一声接一声,

码头的那官听着响了有七下,心道难道是县令回城,县令上街就是鸣锣七下,意为军民人等齐散开。

可锣声并未停,

他数到九下,也许是刺史出巡?

按规定刺史出巡鸣锣九声开道,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散开,冲撞刺史可比冲撞县令严重多了。

但锣声仍未停止。

“十一声,这是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散开,这是朝廷使臣来了,是监察御史还是观风使?”

“咣,咣,”

又是两声,

十三声。

这下那位码头税吏都惊住了,鸣锣十三声,大小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散开,在广州,能够够的上鸣锣十三声开道的,只有一人。

武相公。

岭南道观察黜陟大使、岭南七府经略使、兼盐铁使、屯田使、安南都护,

就算如今岭南道划出了二十州,七府经略变成四府经略,但武怀玉在岭南那是拥有承制拜封赐双旅双节的封疆大吏,岭南最大的官。

只有这位武公,才配的上鸣锣十三声开道,

哪怕是此前在广州很跋扈的都督党弘仁,也仅能鸣锣九声,十一声都不够格,更别说十三声。

“武公回来了?”

“真是武公回来了,太好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武公盼回来了,这下好了,终于有人能够压制党仁弘了,”

党仁弘任广州都督时间并不算长,可他搜刮的手段和贪婪的性子,却是已经让无数商民受害,连许多官吏都早怨恨畏惧这位上官了。

武怀玉在岭南,虽然对官吏们要求也严格,可却也为大家谋福利,各项保障做的很好,职田、公廨田、公廨钱,逢年过节的,大家油水很足,干事也就有动力。

相比之下,党弘仁只知道要好处,他吃肉别人只能喝点剩汤。

武怀玉和刘德威下了船,

直奔广州衙城。

广州都督府内。

党仁弘也早从罗窦洞返回,他一身白袍布衣,坐在后衙厅堂。

整个人脸上灰败无光,

双眼黯淡。

从长安五百里加急驿递发来的圣谕,他几天前就收到了。

皇帝免去他广州都督之职,令他就地解职,在广州城等候新都督刘德威交接,并命他接受观察使武怀玉的审查。

武怀玉审查完后,长安还会派出三司联合调查组来广州进一步审核,把他在岭南任上的情况都查清楚后,再带回长安城裁决。

接到那谕旨的时候,党仁弘就懵了,

他没想到自己一封奏捷请功的奏疏,却换来皇帝如此雷霆大怒。

他以前在南宁都督府、戎州都督府也是这般行事,甚至干的比这更狠,可朝廷和皇帝都没有降罪之意,

为何如今却惹得如此震怒。

他是贪了点,可才贪了多少?

那武怀玉在岭南,遍地都是产业,到处都是营生,不知道捞了多少钱,吃了多少土地,甚至是养了多少奴隶、雇了多少长工、招了多少佃户,

有人说武怀玉在岭南私财百万贯、粮百万石,私兵上万。

甚至武怀玉做为朝廷臣子,却借职务之便,经营海外流求、吕宋等私地,皇帝还把吕宋封赏给武家了,

虽仅是个羁縻县令,可这也是开了前所未有的先河。

他党仁弘身为广州都督,向商人索要点钱财,向獠蛮土著收些财物,过份吗?

他跟武怀玉相比,这不过小巫见大巫。

但武怀玉回来了,虽七府经略变成四府经略,岭南道也被划走二十州,仅余三十七州,可毕竟还是岭南观察使兼经略使、盐铁使、屯田使等,他曾以为武怀玉滞留长安那么久,皇帝不会让他回来了,

这让他有些越发得意,百无忌惮起来。

可谁知道最后等来的却是他解职,还要等候武怀玉的审查。

他在岭南辛苦贪的那些钱,如今一文都带不走,反而还将成为勒紧他脖颈的绳索,那都是他的罪证。

还有他巧取豪夺来的田地、矿山,硬是从商行、作坊拿到的干股,

现在也成了烫手山芋。

“阿郎,武怀玉和刘德威刚进了西澳港,已经从码头往衙城来了。”随从禀报。

党仁弘一声不吭,脸色越发灰败。

这些天他一直在等这一刻,

终于还是来了。

武怀玉,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他现在终于有些后悔,也许他刚来广州的时候,能够更加正视这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廉帅,或许就不会有今日之祸。

他自诩为秦王府旧将,觉得自己为陛下出生入死,还救过驾,甚至自己两个儿子都是死在陛下军中,老二甚至是死在陛下的面前,他挡在皇帝身前,用身躯为皇帝挡下敌人长矛。

党仁弘觉得自己一家,够劳苦功高的了,

功高莫过救驾嘛。

如今他老了,想着戎马一生,为儿孙们积攒点钱财,留下些产业,这又有什么错呢。

他为陛下打天下夺江山,如今他拿一点,有错吗?

况且他又不是从府库里贪,是向那些奸诈的商人要,向那些蛮夷们要,这有什么错呢。

武怀玉拿的,他为何就拿不得?

虽说手段不同,可归根到底不还是弄钱。

一阵脚步声传来。

党仁弘抬起眼皮,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队禁军,这些人的铠甲他很熟悉,他甚至能分出这些年轻骁壮,有的是百骑,有的是千骑,还有飞骑、神机,听说现在这八营,不再隶属屯卫,皇帝正式设立了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统领这四军。

他们称军,与南衙十二卫没有统属关系,直属皇帝陛下,是天子亲军。

之前岭南也有近千的北衙禁军,那是武怀玉当初南下时皇帝给他的,武怀玉去年回京后,这些禁军也有大部留在广州,但他这个都督却无权指挥。

年后,这些禁军也都被召回长安,他也因此一度认定武怀玉回不来了。

想不到武怀玉又回来了,甚至还又带回了北衙天子禁军。

“党公,”

武怀玉上前,“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党仁弘起身,笑的有些苦涩,他真是不该轻视这个比他儿子一样年纪的上司,

“武公,本以为你去长安,是要回朝再拜宰相,想不到你又回来了。”

“党公在岭南这捅了篓子,陛下让我回来收拾烂摊子的,跟你介绍一下,这位彭城公刘公,陛下拜其为新任广州都督,请党公立即向刘都督交接印信账簿吧。”

“我接到谕旨后,已经把该交接的都整理好了,”党仁弘叹道。

刘德威上前,“党公,得罪了,劳烦现在就交接吧。”

党仁弘起身,走前跟武怀玉道,“待交接印信账籍过后,某还想跟武公当面细谈。”

“好,我等你,”

党仁弘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武怀玉留下刘审礼。

“某的经略衙军,如今尚有两千人马,刘公子若是愿意,可以留在经略衙军,你是愿为文职还是武职?

若是不愿在衙军,也可以到观察使幕府任职,随你挑选。”

经略使军,或观察使幕府,二选其一。

刘审礼站在那,不动如松,挺立如枪。

“属下听廉帅安排,不任去哪,一定尽心尽力。”

看着这个年轻人,武怀玉想到关于他的一些记忆,他后来官至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高宗时,随同中书令李敬玄率兵十八万征讨吐蕃,大战吐蕃大将论钦陵,可惜兵败被执,三年后伤重死在吐蕃,

但刘审礼的兵败,却主要还是因为李敬玄后期不至,孤军无援才败的。

刘审礼还有个侄女,后来成为睿宗李旦的皇后,被武则天下令勒死的。而李旦既是女皇武则天的儿子,也是大唐有名的玄宗李隆基的父亲。

看着这年轻人,武怀玉一时有些走神了,不免想到了武二娘。

“你原本也是在长安卫衙任武职,我看你不如去经略衙军,衙军原有六千人,现在仅有两千人,七营改为四营,”

“伱新来乍到,且又年轻,直接给你一营统领,只怕也难以服众,”

武怀玉沉吟着道。

刘审礼叉手,“属下请廉帅拨给一队人马,请授队头之职。”

“队头可就太过屈才了,你怎么说也是长安卫衙里正七品武官,到了地方哪还能这般降级使用。

这样吧,前营副总管,和后营的左团校尉,二选其一。”

如今的经略衙军总共两千人,分四个营,一营就是五百人。

其中前营,有四百人是刚从长安随武怀玉来的北衙四军中的八个队,营总管一般是正六品,副总管从六品下,而团校尉,那就是从七品下。

营总管与中折冲府副职果毅都尉同,副总管与下府果毅都尉同。

副总管和团校尉,一个六从品下,一个从七品下,相差四级。

“属下愿去经略衙军左团。”刘审礼的选择不出武怀玉的预料,他在长安本身也是个七品武官,

现在宁愿选择团校尉而不选营副总管,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好,你先去后营左团报道吧,那二百人我就交给你了,遇到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属下明白,属下告退。”刘审礼退下。

武怀玉看着那个背挺拔的年轻人,其实还是很欣赏的,只不过他估计刘审礼极可能是百骑司的人,

这个百骑司跟百骑营现在是两个不相关的系统,左右百骑营隶属于左右羽林军,而百骑司却是皇帝秘密情报机构。

刘审礼虽没有在百骑营的履历,可武怀玉却从他身上嗅到一股子锦衣卫的味道。

毕竟他当初可也是主掌过六扇门的人。

不过他也不能完全肯定刘审礼就是百骑司的人,也许他是其父刘德威手底下六扇门刑宪司的,但武怀玉估计李世民也不会让刘家爷俩都在刑宪司。

怀玉想了想,叫来了庞彦章和石守信两义子。

如今二人分别担任经略衙军副军使兼左、右营总管,“刘审礼去了后营做左团校尉,你们暗中多盯着他一点,盯住就行,发现有异动先禀报我。”

“义父既然怀疑他,为何还要让他留在衙军,何不将他打发到水师营,或是巡检营,要不把他扔到邕州左右溪去镇守獠蛮也行。”庞彦章直言道。

“放在眼皮底下才更容易看清,也更容易掌握,而且这小子我挺欣赏的,值得栽培。”

至于说他是否皇帝派来的密谍眼线,并不用太担心。假如他真是皇帝派来的眼线,武怀玉要是急急忙忙把他扔到偏远的左右溪去,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倒不如就让他呆在眼皮底下,这样还能让皇帝安心。

刘德威这个执掌刑宪司的广州都督都来了,武怀玉还用担心一个经略衙军的校尉吗?

武怀玉目光环视都督府后衙,

“走吧,回经略使府,”

短短数年,这座都督府已经换了数个主人,从冯立到武怀义再到党仁弘,如今又由刘德威入主,

若再加上曾任都督府长史的唐奉义、侯君集,还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观察使府与都督府同在广州衙城内,相距并不算远。

武怀玉很快就重返阔别半年多的使府,

使府后衙一众留守媵妾也早得到消息,全都精心妆扮好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到门口迎接。

“阿郎一路辛苦了,”

一群小儿女们则都跑过来围住武怀玉,抱着大腿喊阿耶。

武怀玉这个抱抱,那个举举,笑呵呵的拥着媵妾儿女们回家。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48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