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神都锦绣 > 第十八章 上路(三)

神都锦绣 第十八章 上路(三)

作者:钟山布衣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7 10:23:2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天堂”还是“地狱”?那是个人看法的事情。

起码对王福来而言,此时过的那叫一个滋润!

一壶小酒、一个泥制小炉,炉上有一铁锅,就是形状有点与从不同,它是平底的,锅中水在沸腾。

冯宝不知道哪儿弄来一把切碎的野葱,全部洒入锅中,紧接着从石子手上,接过一盘切的很薄的肉片,王福来知道是羊肉,杀羊那会,他在不远处看到了。

将部分羊肉倒入沸水中,很快,羊肉变了色,冯宝赶紧捞出来,另外放倒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加上一点腌制咸菜,一边说:“没有酱料,王公公就凑合一下吧。”一边连盘递给王福来。

羊肉入口嫩滑,加上少许咸菜,吃起来既鲜美,又爽口,王福来从来没有这么吃过羊肉,他觉得,这种吃法,比皇宫大内里弄的还要好吃。喝一小口酒,他更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什么酒?如此之烈!又如此回味!

王福来真的是想不明白,小小的“武平堡”军中,总共不过几个百人,为什么能给他太多奇怪的感觉?仅仅行军半日,他就

发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六多”。

第一是马多,“武平堡”军几乎每人一匹马。

第二是甲士多,王福来不知道雷火他们一百人全部是甲士,可是,在他能够看到的军士中,至少有一半是着“山纹甲”的,而这种在一般军中,只有将领才有,这里却成了“大路货”。

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左右金吾卫”和值宿皇宫的禁兵外,没听说哪支军队有这么多“甲士”。

第三是钱多,他听冯宝说了,军中卖出去差不多三万贯物资,以用来封赏士兵,这还不包括陛下的赏赐,他就是再笨也知道,差不多每个人可以分好几十贯钱啊,有哪支军队这么有钱?

第四是规矩多,吃饭要排队,喝水要烧开,行军要排成什么队列等等,多的他都记不住。

第五是怪事多,随军有商人,商人给“保护费”和“伙食费”就能和士兵一样待遇,他简直闻所未闻,也理解不了,他只清楚一件事,跟禁兵要钱,决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真的。

第六是吃得花样多,什么肉干,咸菜,各种粥、饼、面,光这一天他见到的东西,已经远超他所知道的军中饭食了。

这是一支奇怪的军队,奇怪到王福来都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描述它。

吃饱喝足,继续上路。

命令是谢岩下的,冯宝也不知道为什么,石子问过后回来说:“校尉要求,连夜行军,明日卯时前抵达‘下马镇’。”

王福来看看冯宝,一脸的迷惑。

冯宝倒无所谓,反对王福来道:“连夜行军也好,马车上睡觉,晃悠悠的更舒服。”

事实上也是这样,王福来一个人睡一辆马车,在颠簸中没用多久,即进入了梦乡。

冯宝另外找来辆马车,把谢岩也叫上车,说是聊聊天,可聊着聊着,他头一歪,也睡着了。

谢岩跳下马车,让石子找来一床毯子给冯宝盖子,还特意告诉石子:“没事不要叫醒,让他多睡一会儿。”

今晚,月色如水。

谢岩沉默地走在队伍里,他有些奇怪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对禁兵,又比如连夜行军。

他觉得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为什么?”

走夜路,很辛苦,也很危险。

谢岩多少有些后悔:“不该轻易地让队伍走夜路。”幸好他发现,由于军中马匹众多,加上马在夜晚的视力也强于人,所以人跟在马后,速度倒也不慢,且更加安全,这多多少少让他安心一些。

谢岩很注重时间,可在唐朝,没有手表,没有各种计时的装置,能够准确掌握时间,倒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直到“安胜关之站”结束后,他对冯宝提起此事,两个人才一起想出一个笨办法——成立“报时兵”,每队一个人,任务就一个,计时和报时。

为了配合这个特殊兵种,他们两个人还研究出了专门计录一个时辰的“沙漏”,也就是,“沙漏”的沙子完全流到另外一边时,刚好用时一个时辰。而“报时兵”就专门时不时盯着沙漏,正常情况下,每天报时四次,战时每个时辰报一次。

“禀报校尉,子时已到。”报时兵准时出现在谢岩面前。

谢岩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报时兵刚刚走,就有一名士兵急走过来,向谢岩禀道:“校尉,前方十里发现有禁兵宿营。”

“是从我们军中离开的那些?”谢岩意外地问道。

“正是!”

“那,他们现在什么状况?有发现你们?”谢岩再问。

“没有发现我们,他们有六个人值守,范围不到一里,其他人休息。”士兵回答的很详细。

谢岩略加思索后,道:“不要惊动他们,大队绕路而过。”

“遵命!”

待士兵走后,谢岩继续跟在队伍里行走,直到走过禁兵宿营地,他才回到冯宝那辆马车,坐上去,歇一歇。

由于是反过来坐,谢岩面对的其实是后方,模模糊糊中,似乎还能看到禁兵营地,突然间,他好像明白了,明白了自己今天一天为什么有些反常,原来问题就出在这些禁兵身上!

谢岩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如同雕塑一般,他思考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问,就这么一直坐着,不知道过去多久。

“警官,你在想什么?”

谢岩听到冯宝声音从身后响起,头也不回地道:“我想我知道自己来大唐应该做什么了!”

这句话成功地赶跑冯宝所有的睡意,他立刻做起来,凑到谢岩边上问:“快说说,应该做什么。”

“改变!”谢岩轻轻地道。

“改变?”冯宝非常不解地问。

“白天,我第一眼看到禁兵的时候,可能就觉得他们不顺眼,只是我也没察觉,这才有了后来的事。”谢岩平静地道。

冯宝问:“你是说比试?”

“还有夜里行军。”谢岩也不隐瞒,直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他们,他们并不是什么精锐,更不是精兵,他们还差得很远!”

“这么做,有意思吗?”冯宝极度不解。

谢岩道:“原本没有,现在有了。”

“警官啊,你怎么突然怪怪的呢?我都好像不认识你了。”冯宝有些担心了。

“没事,放心吧。”谢岩回过头,对冯宝笑道:“看到些事,有些感想而已。”

冯宝见谢岩恢复如常,不禁大为宽心,语气也更随意了:“看到啥了?说来听听。”

谢岩道:“大约半个时辰前,我们从禁兵的宿营地边绕过,他们没有发现我们。”

“这算什么事啊!”冯宝完全没在意地说。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大唐衰落的原因!”谢岩还是很平静地道。

“什么原因?”冯宝好奇心起,问。

“和平太久了,军队连应有的警惕之心都丧失了,而没有警惕心的国家和军队,距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谢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冯宝似懂非懂地问:“那如何提高警惕心呢?”没等谢岩回答,他突然精神一震,道:“就是你说的改变!是吗?”

谢岩微微点头,道:“如果可以,我想试试,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些东西,或许这就是老天把我弄到这儿来的原因吧。”

“好啊,既然一起来,那就一起做,一起去改变!”冯宝颇为兴奋地说。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相视一笑,自有默契。

还没等他们说起其它事,又有军士急走而来,报:“前方十五里有山,翻过山就是‘下马镇’,山下有大路可绕行,张队正让小的来问,有哪条路?”

“现在是什么时辰?”谢岩问。

“大概在快过丑时。”报信的士兵答道。

谢岩心中算了一下,再对士兵道:“你去告诉张队正,走大路。”

士兵离开后,谢岩又叫过石子,道:“你去传令,令所有人加快速度,跑步前进,随军商人上马车,留下的禁兵,全部上马,不得掉队。”

“校尉有令,加快速度,跑步前进;商人上车,禁兵上马,不得有误!”石子一边跑,一边呼喊,将军令大声传递下去。

除去裴士峰和离开的禁兵外,还有二十来个随军行动,他们通过这大半日行军,终于感觉到自己和“武平堡”军的差距,无论是在军纪上,还是对军令的执行度上,都相差不少,此时听说自己又被“优待”,别人跑步,自己骑马,身为军人的他们,自尊心怎么也接受不了,便派出两名代表来找谢岩,要求和众军一样,跑步前行。

谢岩欣然的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待他们走后,对冯宝道:“你看,这就是‘改变’!”

“一点点小小的‘变化’,最后累积成一个大的‘改变’,警官,是这个意思吧?”冯宝似有所悟地问。

“差不多吧。”谢岩没有详说,倒不是不想说,是他自己也没完全想清楚。

“看不出来,你很有野心嘛!”冯宝有些故意调侃的意思。

“不是野心,是平常心,平平常常之心。”谢岩跟着又解释道:“我父亲曾经说过,越是不平常的事,越要用平常心对待,于平常中,显现出不平常,这才是为人做事的理想状态。”

冯宝说;“听得出来,这话很有深意,你父亲可不一般,是大学教授?”

“不是,他是一个普通人,很普通的那种,以前没觉得他说的那些有什么用,现在来到大唐,倒是觉得好像很管用,真是怪事!”

“不奇怪啊”冯宝接过来道:“我家老头子活着的时候说过,很多事,不遇上了,永远不知道别人说的做的,都是为你好。唉,算了,不提这些。”

一时间,两人又没了说话兴致。

到达前方山下时,冯宝忽然问:“警官,你说雷火他们会不会就在这山上?”

“不好说,我要是他,应该早就发现我们了,然后紧紧地跟在我们后面,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一直跟到‘下马镇’,既安全,又省事。”谢岩说出自己的看法。

“哈——他要是有你这么聪明,就不是雷火了。”冯宝笑着说道。

“两位,什么事儿如此高兴啊?”居然是王福来的声音。

谢岩和冯宝同时寻声望去,见王福来的那辆马车和自己的马车此刻正并排而行。

“我过去一下”冯宝跟谢岩打个招呼,就从自己的车上下来,又跳上王福来那辆,一见面就道:“王公公不再多睡一会?”

王福来道:“醒了就睡不着了。”

冯宝道:“不睡也好,反正没多远了。”

“你们刚才说什么那么开心?”王福来问。

“小事”冯宝随即把有关雷火是不是在山上的事说了一下。

王福来笑了笑,显然他的看法和冯宝差不多。

队伍在快速中行进,除了马蹄声和跑步声外,几乎没有多余的声音。

王福来再没什么见识,再不懂军事,他也看出来了,能够将一支军队指挥得如臂使指,作到令行禁止,那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他终于对冯宝问出了一件事:“咱家看这‘武平堡’军,无论军纪还是装束,都是军中上上之选,想来你们两位下了不少功夫吧,可是咱家总觉得,这支军中有很多地方与众不同,就不知谢校尉是如何操练做到的呢?”

冯宝对这个问题,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那是因为他和谢岩早就明白,迟早会有人提出来,因为他们的训练方式,太超越时代了;意料之外,却是没想到问的人会是王福来。

但不论谁问,找出个理由来回答就成了必须,否则他们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冯宝特意往王福来身边靠近一些,跟着抬手指了指谢岩,压低了声音道:“他们家祖上是‘谢文靖公’。”

“什么?你说的是人称‘江左风流宰相’的‘谢文靖公’?”王福来瞪大了眼睛,就差吼出声来了。

“小点声”冯宝先出言提醒一下王福来,然后说:“除了他,还能有谁?”

“江左风流宰相”也好,“谢文靖公”也罢,指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安。

身为东晋宰相,谢安名满士林,声震天下,他主导并实际指挥的“淝水之战”,更是以八万“北府兵”力拒前秦百万大军,创造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以弱胜强之战。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成语“东山再起”,指的就是他——谢安。因其死后谥号“文靖”,故后人多以“谢文靖公”尊称。

历史名人的光辉当真不是盖的,王福来得知谢岩乃是谢安之后时,立刻不再问下去了,原先种种在他眼中“奇怪”的事,被他自动归于“谢氏家学”之中去了,至于冯宝说他和谢岩一起进过学的事,那在他看来,两人也只是同窗而已。

把谢岩弄成谢安的后人,这是冯宝提议,他们共同商量后的结果。

谢岩也知道,如果不给自己和冯宝找一个能够说得通的来历,早晚会有麻烦,而且一定会是大麻烦!为这件事,他们两个人私下里没少商议过,最后由冯宝提出“谢安后人”这个构想。

谢岩觉得,自己是南京人,自己家也世居南京,要说和谢安家族有关系没,他也不知道,反正都是一个姓,认错了祖先,也不打紧,这才勉强答应。

冯宝今天告诉王福来这件事,其实也算是了去了他们心中的一个结,毕竟,那总是要找机会传给别人听的。

(sdingdiannn/ddk245254/153317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