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历史 >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 第135章:做一个暴君(感谢“打破诅咒的至尊宝”的支持)

诸位大臣彻底懵了。

皇帝这明显是套路了他们,诱导他们提出了倭寇犯边的问题,而后“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征伐倭寇。

而一旦荡清海域,那么谁也无法阻拦大明帝国开海了。

有着如此强大的铁甲舰,那些私人的海商,根本不可能私自出海贩卖货物, 进而直接断绝了他们依靠海外走私获取暴利的可能。

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中一人出言说道:“陛下,如此铁甲战船,建造一艘,恐怕靡费甚巨,劳民伤财,实为不妥。

臣以为,还是要执行海禁,只要让百姓无有出海者,则不会受到倭寇袭扰。如此,便是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到百姓的安宁。”

朱由检忽然看向他,眼中满是质问的神色,厉声道:“孙侍郎,你的意思是,我大明百姓受到倭寇欺辱,大明帝国不去攻打倭寇,反而要让出海边,把大明沿海的土地和海域全部让给倭寇吗?!

和平不是能够靠妥协和退缩可以换来的,能够得到真的和平的,只有坚船利炮,铁血强军。

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大明帝国要保证每一个大明百姓的利益不受侵犯,不管是倭寇还是建虏,红毛鬼还是荷兰猪,凡是犯我大明者, 虽远必诛!”

说到这里,朱由检扫视群臣,那凌厉的目光让所有的大臣都低下头。

“一百艘战船不能保卫我大明海疆,那就造一千艘,一千艘不行就造一万艘,十万艘,百万艘!

我大明所有的资源不够,那就去北方,去西域,去南夷掠夺。

朕可以做穷兵黩武,用兵锋保卫我大明百姓不受欺辱,能够昂起头做人的暴君;

而不愿做那满口仁义,却只能坐视大明百姓被倭寇,建虏,西夷压迫,弯下腰去做奴隶的仁君!”

这一番话,可以说是朱由检内心最诚恳的表达了。

自从得知自己在史书上记载的命运和大明朝的命运之中,他的心口就压着一块大石头。

随着国力一点点增强,掌握了火炮, 军队,战胜了蒙古和建虏, 到现在看到大明的蒸汽铁甲舰航行出海。

他心口的大石头已经被一点点击碎了。

如今,这番话明明白白地讲出来,颇有点“摊牌”的意思。

现在,他的确有了摊牌的底气。

这艘“破虏级”蒸汽铁甲舰的建造费用大概是四十万两白银。

而第二艘建造起来应该三十二万两白银就可以搞定。

那么建造一百艘,也只是需要三千二百万枚银元而已。

这笔钱,煌夏商会现在就可以拿出来。

但实际上,这种级别的战舰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建造出来的。

以煌夏第一造船厂的能力,最多可以同时建造三艘这种级别的战舰。

而建造工时最少也需要六个月,这其中,主要是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想要快速拥有大量的“破虏”战舰,还需要继续扩大或者建造新的造船厂。

新的造船厂地点已经选定了,分别在金州,登州,松江府三个地方。

造船厂的规模对比如今的渤海船厂,按照产能扩大五倍来建造。

要知道,就目前的渤海造船厂来说,虽然只能同时建造三艘战列舰级的“破虏号”蒸汽铁甲舰,但还可以同时建造十艘低一个级别的巡洋舰。

历史上的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所拥有的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其中排水量在七千吨以上的铁甲舰仅有镇远和定远两艘战舰。

两千吨以上的巡洋舰仅有五艘而已。

所以,一年之内,大明绝对可以拥有一支足以横行太平洋的铁甲舰队。

群臣感受到了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皇帝身上那股威严,这种威势,甚至一些三朝老臣在之前两位皇帝身上都没有感受到过。

这样的帝王威势,建立在绝对的底气之上,让这些大臣们不敢再发出什么反驳的话语。

上午在商场游览一次,中午之后朱由检就坐火车返回了京师。

几乎是前后脚,两个人坐船来到了天津卫的港口,下了船。

望着眼前这繁华的港口,郑芝龙感觉到非常意外。

记得前两年来天津这边,这里没有几个人,因为海禁的政策存在,除了一些背景极深的大商家,没有人敢贩卖货物。

但是现在,这里竟然车水马龙,这道路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竟然如此坚固平整,让那马车跑得都快飞起来了。

关键是,港口停靠的船只很多,大部分都打着“煌夏”的旗号,这个商会,他倒是认识。

如今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已经在东南沿海地区流通开。

起初他对这银钞的价值也是并不怎么信任的,毕竟有着大明宝钞的前车之鉴。

但随着之后交易的进行,深入了解,他才知道这煌夏银钞竟然是私人发行的。

它的掌控者,是如今传言有着一万万两白银的大明首富,琉璃侯萧升。

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这种货币的可信度要比现在流行的票号都要高。

如今看到这港口之中的船只都挂着商会的旗帜,煌夏商会的势力可见一斑。

郑芝龙的理想就是要让东南来往贸易的船只都挂上郑氏令旗,如今煌夏商会在渤海地区,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

进入城内之后,震撼程度就更强了。

“大哥,这里的人都好有钱啊!你看那窗户上,是不是都用透明的琉璃制作的?”郑鸿逵惊叹道。

如今煌夏商会已经在北直隶建立二十多个玻璃厂,每天产出大量的玻璃。

虽然还不能推广到全国,但是北直隶以及周边地区的富户之家基本上都可以用得起了。

天津这里作为第一条铁路的终点站,还是海港,商贸繁荣,富户众多,自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用玻璃做的窗子。

在如织的人流之中穿梭,两人路过了五层的商贸大厦,因为跟随的锦衣卫催促,没有来得及进去观赏,只是匆匆来到了火车站。

二人在锦衣卫的帮助下,拿到了两张“公务票”,而后和大家一起在车站等着。

郑鸿逵看着轨道有些奇怪,问道:“这是什么东西,火车难道是着火的车吗?着火之后,惊吓马匹,因而跑得更快?!”

(sdingdiannn/ddk42309595/72087179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