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第420章 汉魏江淮之争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20章 汉魏江淮之争

作者:画凌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0:40 来源:顶点小说网

“增兵两万,是否过多?”高柔疑惑道。

要知道,此时的合肥已经只是小城,合肥周围民力枯竭。

濡须坞在濡须水口。

如果濡须坞在孙权手里,长江以南的建业就是濡须坞的后勤支撑。

如果濡须坞在曹魏手里,长江以北的淮南郡和庐江郡就是濡须坞的后勤支撑。

偏偏曹操当年为了防御孙权北上,在淮南搞坚壁清野,曹叡时期,扬州军事中心又转移到寿春。

合肥听起来仿佛很肥,其实早已是营养不良的瘦子。

驻扎两万大军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吃到肚子里的至少是八万石,算上损耗,二十万石打底。

二十万石又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淮南一亩地一年产量一石来推算,需要二十万亩地种一年,才能得到。

二十万亩地需要五千人种,按照一户出两人,需要二千五百户。

两千五百户大约有一万五千人。

三国时期一个县数千人,大的县能达到一万。

这样粗暴推算,需要至少三个县的人种地,不吃不喝来养着这支军队。

当然,曹魏现在是屯田制,还有一点点府兵制。

不算人,算地,二十万亩地,也需要好几个县才能拿出来。

如果更加严格一点来推算,恐怕要十县以上,以屯田和官方后方运粮结合才能养起来。

所以在古代,一万兵马,已经是大军团。

别说带出去打仗,带出去玩一趟,要保证不乱地带回来,也是需要水平的。

若说在其他地方驻扎两万兵马,对于曹魏的军国体系来说问题不大,但在濡须坞驻扎两万,确实有些为难了。

可司马懿有不得不驻扎的理由。

他说道:“濡须坞关乎到我朝南下,乃双方冲要,若在我,则十年之内可南下一统华夏,若在李济安,我朝还需再等至少二十年之久。”

“再者,濡须坞有孙权所造船坞,若被我们所得,可于长江大兴水师,必使蜀军不得安神。”

“而眼下李济安刚得到建业,立足不稳,正是我军兴兵濡须之时。”司马懿的情绪明显平复下来。

“眼下局势,我们能想到,李济安也必然已经想到,他肯定开始着手兵力,准备强攻濡须坞。”

说到这里,司马懿看着司马师说道:“子元,你得亲自去一趟,把控全局。”

“喏!”

三月十三日,杜预一万兵马抵达濡须坞附近,在长江水面驻留。

此时,曹魏有三千兵马在濡须坞。

碍于濡须坞易守难攻,杜预并未贸然进攻,并且向李衡陈述了这几日他在濡须坞附近探查到的情报。

情报并不复杂,无非就是魏军已经占领了濡须坞,并且有一部分魏军开始在吴军之前的战船上操练。

具体人数,短时间内,杜预是无法刺探清晰的。

李衡给杜预的回复也很简约:擂鼓不战。

三月十五日,杜预开始在长江表面搞表面功夫。

他先让十艘大船靠近濡须口,又命人在船上擂鼓,鼓声震动四野。

魏军主将是当年在关中跟着司马懿抗汉的乐綝,乐綝得到消息,不敢大意,他一边着手防备,一边给寿春写汇报。

为了让魏军认为汉军是真的准备进攻濡须坞,三月十六日,杜预让十艘大船逼近濡须口,用投石机对岸边的魏军抛射石头。

并且杜预开始在附近县、村落散布王师即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濡须坞的传言。

在杜预的一顿操作下,濡须坞附近的魏军吃不好睡不好,天天瞪大眼睛盯着江面,看汉军何时打来。

不得不说,濡须口一带的局势快速紧张起来。

也是在这一天,司马懿的急报发往寿春,他给了毌丘俭新的指示:必须往濡须坞增兵到两万!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濡须坞!

毌丘俭接到命令后,开始加快调集魏军精锐。

自李衡发兵闪电突袭建业后,天下局势骤变,三国鼎立被打破。

南北对峙的序幕被拉开。

原本调动多路大军南下长江,以威慑汉军为目的的魏军,在吴国被灭后,开始做战略调整。

抢占濡须坞就成了司马懿做整个大战略调整的第一步。

实际上,双方都知道,抢占濡须坞的背后,是抢占合肥这块战略要地。

自古划江而治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无论是过去的孙权,还是现在的季汉,都必须拿到合肥。

而要扼死季汉,司马懿就必须阻止季汉稳居淮南。

双方以濡须坞为中心,实际上抢占合肥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

只不过,现在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根据对方可能的战术,做资源投放。

三月十八日,吴国灭亡的第二十天。

春风轻抚着富饶的成都平原,乡野间的农民正在孜孜不倦地劳作,作坊内的纺织声连绵不绝。

往日的泥泞大道,已经铺上了一层水泥,商队络绎不绝。

在李衡坚持不懈地推进商业的第八个年头,成都和重庆已经成为西南的商业中心。

不仅仅是制造业中心,更是消费中心。

经过了土改、商业新政等诸多改制,以及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市场空前扩大,上游的官僚资本的财富快速暴涨。

位于产业链中间的士人阶层,也在这一场对外的领土扩张中吃到了红利。

至于工坊里的工人,也成了城市里具有稳定收入的阶层。

甚至由于货币的空前增多,农民多余的粮食也能够快速销售出去。

随之而来的是娱乐产业的空前发达。

显然,此时的成都之繁盛,已经超过了洛阳。

但是,这段时间,成都却在争论一个问题:迁都长安!

为此,成都分成了两派。

一派坚持要迁都长安。

理由是长安是前汉的都城,也是后汉的陪都。

言简意赅,长安是大汉的都城,是太祖高皇帝御极天下的京畿。

一派则认为不能迁都长安。

理由也很充分,长安经过多年的战乱,早已破败不堪,别说财富,连基础的人口,也支撑不起京畿的建设,而且魏军在潼关虎视眈眈。

天子岂可近边境乎?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27851611/3670543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