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597章 小斗出大斗进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97章 小斗出大斗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13 19:54:3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夏日炎炎。

樊川几万亩金黄的稻田,短短几日就已经少了大半,大家争分夺秒的抢收,收割脱粒的稻子也是趁着烈日赶紧晾晒。

“朝廷常平仓已经在收粮了,三十五钱一石稻谷,麦子也一个价,粟谷是二十三·····”

丰收季,百姓都迫不急待的要卖粮,有些是要卖粮好偿还先前借的债,有些则是要置办些物什等,丰收后的粮食也在手里捂不住。

而此时豪强地主们拥有大量田地,自营的庄子收获,以及出租的田收租后,粮食却并不会上市出售,他们会把新粮入仓囤着,等过两月时再把去年的旧粮拿出来上市卖,那个时候价格反而会比现在的新粮还贵。

甚至一些世族大家,这个时候不仅不会卖粮,还会收粮。

“我们也收,麦稻三十六一石,粟谷二十四,有多少收多少。”武怀玉道。

“这粮价这么低,也许还会跌,长安粮商们收的价格更低,一石麦才三十钱。”

“收吧,不会亏的,今年虽说丰收,但隋乱以来,不论朝廷还是百姓,根本没多少存粮,一有点情况,粮价波动厉害,再说,粮价也不会再低了,朝廷会收粮,价格会托底,”

“老师,武家本就有这么多庄园土地,还收这么多粮做什么?”承乾不解的问,这些天太子也是天天跟着承乾在乡下体验生活,是真下地收稻晒谷,甚至是看着如何再耕地赶秋种,

人都晒黑不少,甚至皮都晒脱了一层,

“粮食存着几年也不会坏,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么,有粮能做的事多着呢,不管是收来粮碾米磨面在长安粮铺出售,还是说酿酒做糕,都是个不错的买卖,加工米面留下的糠麸,酿酒剩下的酒糟,那也都是喂猪牛的好东西,”

一百八十个钱。

一名小伙计笑着问,“老叔,我们这里还有些百货,你们有啥要买的不,有针线也有碗碟,还有釜鼎甄锅、铧锄铲锹、盐茶,剪子菜刀火镰梳子镜子等等,物美价廉,看看,”

而武家不仅收粮,百姓有啥土产什么的也一样收的,管你是干鱼还是土布,又或是鸭毛龟壳,基本上啥玩意都收,连破麻烂布都收,这玩意收回去可以造纸。

地主收租用的一般是市斗,也称民斗,武家现在收粮用的却是官斗,也叫仓斗。

收粮的晒场上,又成了个热闹的购物场,

承乾看着许多百姓刚把粮卖给武家换了点钱,结果转头又从武家这买了不少杂货,

而武家随队的大夫,还给大家免费问诊,

甚至给孩子们赠送点免费的打虫药,其它有病痛的乡民购药,价格也都挺实惠,

“老师,我还以为今天只是来收粮呢,想不到这还有百货下乡和义诊送药。”

拿了条子,旁边一张桌子直接领钱,那位负责出纳,数出一百八十个钱,“老叔你数数,这都是今年新铸的开元通宝钱,”

伙计这话喊出,百姓纷纷回家去背粮来卖。

丰收年,粮价却低,可再低百姓也还是得卖粮,不卖粮还不了饥荒欠债,不卖粮连点针线锄头都添不上,

除了妇人织的绢布能卖点钱,也就剩下这点粮了,

虽然多数佃户们交了租后,这粮也没剩下多少,可现在好歹还有红薯土豆这些,夏季收的麦子多卖些,秋季地里收上红薯土豆这些杂粮,搭着粮节省着吃,

有百姓拿自己的升斗来对比武家的官斗,一比就很明显,武家的斗确实比他们的斗小,

一早,武家收粮的管事,便带着车马还有庄丁伙计们喂好了马套好了车,准备好了斗。

武家现在主动上塬来收粮。

“钱对数吗?”

“是,扫起来再量。”

粮食,在乡村那就是硬通货,是能生息下崽的好东西,尤其是在饥荒灾年的时候,地主们手里有粮,就能低价大量兼并百姓手里的地。

先去神禾塬上收麦子,

塬上的麦子收的早,不过神禾塬虽是平台塬,但上下塬路也不太好走,以往不少粮商收粮,都是派伙计到塬上村子里打招呼,然后村民自己把粮或车拉或骡驮或人挑下塬来交易。

怀玉和承乾吃过早饭,便去收粮。

伙计们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熟练的检查大家的麦子的干燥度,以及是否有洁净等,

检查好后,另一边就开始斗量。

“殿下跟我一起下风去收粮不?”

“好啊,塬上塬下的都转转,”承乾倒是不嫌苦累,反而觉得挺兴奋,这些天乡下的日子虽苦虽累,但跟以前在宫里读书学经,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甚至打猎都不及的这么深刻。

武怀玉把郑老汉的二女儿收到上武堡做使女,包吃住还一月给五斗粮,那真是极高的待遇了,就如郑老汉一月两石粮的高工资是一样的。

“如今正常娶一个樊川良家女子,一般是十几石稻子,差不多一岁一石,最多十五六石做彩礼,但在饥荒的时候,可能一两斗稻子就能领回来个媳妇了,”

当第一个老汉卖掉了五石麦子后,自有个账房立马开出了一张单子,写明卖粮人姓名村庄,卖粮价和数量。

老汉便手微微颤抖的在那里数钱,一枚枚铜钱数着,数满十个放一摞,一摞一摞的摆了十八摞,

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对,对,都对,”老汉激动,

“对数,那在这里画个押,就算钱粮两清,交易完成了,”

“现结粮钱,量完就给钱,”

他们这是卖粮,用武家的斗,那自然是划算的。

市斗要比仓斗大,民间市斗各地也是不尽相同大小,并不统一,有的一市斗比仓斗要大二三升的,有的大一二升。

武家伙计拿个刮板在斛上轻轻拍打几下,然后刮平,刮落的粮还让百姓再扫起来,

这种做法让围观村民们都很惊叹,都说武家了得。

郑老汉当年逃荒,给地主家做长工,第一年甚至包吃住外仅一套衣裳,加上两石粮而已,可都已经很满足了。

武家来收粮,还顺便杂货下乡,跟着收粮队,就是杂货车,上面许多日用百货杂物。

甚至,还有千金堂一位大夫,带着学徒伙计,背着药箱来呢,帮大家看个诊开点药。

一斗一斗那都是标标准准,倒满一斛后,伙计会用刮板刮平,并不要求堆尖,刮下来的粮,也仍是百姓的,顶多是装满后轻轻的拍打一下斛,让里面没有空隙。

武家收粮用的仓斗,上面甚至还是从常平仓买来的斗,上面还盖着常平仓的大印和雕刻记号的。

地主手里的粮,每年都要借出去许多,不管是借粮还钱,还是借粮还粮,都能收不少利息,又或是从粮里选种给佃户百姓,利息也很高。

老汉叫来自家婆娘还有儿女们,一番商议,都觉得在这里买比去赶集还方便实惠,于是打算采买些。

“这刮下来的粮还是我们的?”

人家一个青壮长工,一年才十石粮,加两身衣服而已,那十石粮甚至还有麦有粟,不全是麦。

其它村民看到老汉的五石粮换回几串铜钱,这么顺利让他们都挺激动,而老汉除了换回一百八十个铜钱,他儿子还提着小半袋粮食,本来他在家是准备了五石,可现在还多出来有几斗。

总之,百姓若是能够在下一季收获后正常还上,地主也只是赚个不错的利息,但如果还不上,那利滚利,可就更惊人,假如再还不上,这个时候就得把地抵债,没地的只能拿人抵债,

就比如说上武堡旁边的上下两村,每年总得有十来家要破产的。

相比之下,朝廷的官斗,尤其是常平仓的仓斗,就是相对统一且标准的。

一老汉本以为这粮刮下来,那就是粮商的了,以前交租给地主,或是给朝廷交租,小吏一般都会淋尖踢斛,踢下来的这粮,都不许百姓收回的。

“我这里还有几斗粮,也给我量了换钱。”

“好,好。”

郑老汉则告诉太子,在乡下,粮食很多时候比攒的金银都更管用,地主家里的存粮,那就是钱,乡民们不管是娶妻嫁女,还是生病抓药,又或是遇到点什么灾病意外,往往都是要借钱借粮的,

甚至太平好年景时,许多没地的百姓,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也是差着口粮,只能先跟地主借,到了收成时再还本加息。

上下武堡都打出了米麦每石三十六钱的价格,而且是上门收粮,最重要的是武家收粮的斗,可不是一般地主家收租的那大斗。

伙计已经提前打好了招呼,价格也都说的清楚,人马一上来,立马引的许多村民过来。

“各位乡亲,咱是武少保家的,收粮价格比朝廷常平仓一石还要高一钱,比其它粮商一石更要高六钱咧,而且咱家用的是常平仓的官斗,上面还有官印呢,”

“好嘞!”

衙门里负责收租的胥吏,甚至还得勤练踢淋的本事,得一脚踢平淋尖,这可是个本事,毕竟踢下来的部份,那就是衙门里的额外收入,大家的福利。

地主们收租时用大斗收租,借出粮食时又往往是用官斗出,

小斗出,大斗进,一进一出又剥削百姓不少。

老汉甚至认真的检查每一枚铜钱,

确实都是新钱,全是开元通宝钱,没有私铸钱,也没有隋五铢这些旧钱,武家付的全是好钱。

老汉刚卖了五石麦子,换回一百八十个钱,看到各种货物,不免看花了眼很心动,尤其是一问价格,确实都很实惠,每样东西看着质量又都不错的。

“搂草打兔子,捎顺带的事么。”

百姓也只有卖粮的时候才有点现钱,这个时候下乡卖点杂货,那可是相当搭配的,至于说带个医生来,这倒确实有点做好事了,毕竟也没指望下乡来赚这个钱,只不过是拉拢下跟大家的关系,

一点打虫药啥的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拉近大家关系的效果不错,当然,这也不是亏本的买卖,有病痛的百姓抓几副药,就不亏本了。

武家收了许多粮,也还收了许多鸭毛龟壳鸡内金野鸡毛破麻烂布之类的玩意,

满载而归。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75055272/3670526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