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科幻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78章 前事疑云,史书冷寒

两人回到邺王府时,已是审理案件的第八天中午。

虽然府内雪花压枝,但阳光炽热,寒气消退,带有一丝初春的寒意。

丫鬟已准备好饭菜,邺王邀请墨林共进宴席。墨林指着酒壶,拒绝了其他的食物。

“饮酒就专心饮酒,用餐就专心用餐。酒入五脏,饭过五谷,原本的美味,若分心,也就剩三成了。”

邺王微微一笑,吩咐侍从撤去饭菜,换上了几坛新开封的窖藏酒。

他们所在之处是府中的清茗小筑,风格淡雅精致,雕刻细腻,蕴含着山水意境,放眼望去,尽是园林的掩映。

墨林身后是一扇满月形的窗户,窗外天高云淡,几枝冷杏红枝斜斜落入室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小桥流水,一位端庄的美人站在桥上,身披孔雀大氅,正凝神向小筑内张望。

邺王向墨林介绍:“那就是家妻正室,道长在床上见过的那位。”

墨林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如飞鸿般绯红,他不敢多看那位女子,转过身,少见的尴尬尽显无遗。邺王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轻轻一笑,看到墨林这样的反应,反而更加兴致盎然。

“本王并非有意为难道长,即使道长真的有什么出格之举,本王也不会对道长怎么样,毕竟只是一个女人,本王从未放在心上,上次已对道长说过,道长不必挂念,一会儿让家妻为道长跳一支舞助兴,否则只喝酒不看美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墨林微笑回应:“那是你们帝王将相的爱好,我还是觉得酒和美人应该分开欣赏才好。”

邺王说:“道长是修道之人,今日就不多谈论世俗之事了,道长多次对本王所说的话,本王都铭记在心。现在在本王的府邸,道长可以直言不讳了!”

墨林点头道:“确实,有些话是时候明说了。我要说的是紫宸国公,我从未见过他,也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但我能看出,紫宸国公年轻时应该是个痴情的人!”

“此话怎讲?我父皇年轻时我尚未出生,对他的情史了解不多。”

邺王举杯饮酒,墨林与他共饮:“殿下可能不清楚,但可以推测。请问紫宸国公去世时年纪多大?”

“这个确切,是高龄之年!”

“具体点,是杖朝还是鲐背,殿下最好说清楚,因为这很重要!”

“杖朝之年,没错!”

墨林:“那么,我现在需要一些信息,希望殿下能帮我获取。分别是紫宸国公迎娶第一位妃子的开始时间,到后宫三千佳丽,再到百里太后登基,各自的准确时间!”

“你问这些有何用意?”邺王有些困惑。

“这是查案所需的,殿下只要找到这些信息,其余的等我解释过后,殿下自然会明白。”

邺王:“如果说我父皇的第一桩婚事,应该还未登基,那已是前朝的事了,估计只有贺华黎知道一些。”

“不要听信他人之言,殿下还是请史官查阅史料记载吧。”

墨林语气坚决,邺王点头同意:“你是否已经确定,我父皇的死一定与前朝有关?”

墨林沉默不语,邺王见他不回答,喝了口酒,沉思许久,随后唤来小厮赐予令牌,骑马前往御史府。不久,小厮回来,背着几大本布满灰尘的竹简,显然已经尘封多年。

“这些记载的都不是秘密,多年来无人问津,早就被当作废物丢弃了。”墨林对这话不以为然,拿起竹简轻轻吹拂,一脸严肃,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展开竹简,查阅年份记录,梳理经历,邺王在一旁引导,很快便将有价值的信息抄录下来。

邺王:“看这里,蒙始四十六年,永安王成年并迎娶正妻杨氏,说的就是我父皇的第一桩婚事。”

墨林:“紫宸国公在登基前,被称为永安王吗?”

邺王点点头:“还有这里,到了蒙始五十四年,永安王又娶了三位侧室,育有一子三女,但子女的下落已经无从得知!”

墨林打断邺王:“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清楚,多年前听长辈提起过,但也只是道听途说,毕竟年代太过久远。”墨林点点头,示意邺王继续讲下去。

“蒙始之后停止,紫宸国公登基,改元为成钧,并在成钧元年册封简氏为后。从成钧元年到第十六年,朝政动荡不安,反动势力强大,紫宸国公厉兵秣马四处征战,直到第十六年才再次迎娶了一位贵人,号称凰棠氏!”

墨林闻言,脑中浮现出一个地方,但他面不改色,邺王也无法查证!

“从成钧十六年开始,朝政趋于稳定,紫宸国公整治官僚,全国政治清明,迎来了中兴盛世。紫宸国公改变以武力治国,效仿桡唐国开设科举制度,一时之间文化繁荣,开创了历史先例!”墨林点头:“这一年,凤栖宫开始建造,当时风光无两!”

邺王听他这么说,也联想到:“道长的意思是,我的大娘就是凰棠氏?”墨林摆摆手,没有明确回答:“殿下,先看完史书再说!”

邺王显得有些紧张,继续解释:“史书中关于凰棠氏的记载很少,确切地说,这段历史可能被人篡改过,或者是原本就不完整!”

墨林:“刻意抹去一段历史,完全可以理解,殿下可以看看鸿灵元年那一年,是否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邺王查证了一会儿,颇感失望地说:“没什么大事,除了册封百里为后,其他都是琐事。”墨林微微一笑:“又被删掉了!殿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后宫佳丽三千,紫宸国公却只有两位皇子呢?”

邺王闻言犹豫:“我父皇的心思,我怎么可能揣测得透?”

墨林:“那么请问殿下,您和太子凉的生日大约是在哪一年?”

“我和皇弟都是在成钧三十年后,我是三十二年,皇弟是三十四年。”墨林用手指计算,喃喃自语:“紫宸国公是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登基的?”

“这个我铭记于心,父皇在蒙始三十年生日,蒙始五十四年登基。”

墨林:“这样说来,紫宸国公在二十四岁时登基,生育殿下时是五十六岁,生育太子凉时已经是五十八岁了!”

“没错,我和皇弟从小就没见过父皇年轻时的样子,但这些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墨林凝视着邺王的眉眼:“殿下,难道您不想知道,为什么威震四方的永安王,他的子嗣全都消失无踪?为什么拥有三千佳丽的帝王,在青春壮年时无法生育皇子,却在五十大寿的年纪,才勉强有了两位皇子!”

邺王的眉毛轻轻扬起,剑眉下的虎目闪烁惊讶:“听道长这么一说,确实有些古怪!”

青衫道士已经有了猜测,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惊奇:“殿下,除了您和太子凉,还有其他姐妹吗?”

“据我所知,没有。我和皇弟是父皇唯一的子嗣,皇宫中没有公主的事情也是人尽皆知。我父皇偏偏又喜爱公主,所以他从贵族大臣的子女中挑选出优秀的女子,册封为郡主,召入宫中,享受公主的待遇。之前道长见到的灵瑜郡主,就是将门之女。”

墨林听到灵瑜的身世,微微一笑,点点头:“这样一来就明白了。自从我初次见到你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永安王并非不能生育,他原本有子嗣,但这些子嗣在史书中却留下了空白。后来他成为了皇帝,却在成钧三十年后才有皇子。殿下刚才也提到,这期间没有女子出生,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邺王瞪大虎目:“说明我父皇在成钧元年开始,近三十年间没有子嗣出生!”

“所以,这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是我们需要找出的问题!”墨林引导着邺王,他的思路逐渐清晰:“会不会是某些事情导致那三十年间后宫嫔妃都无法生育呢?”

墨林闻言轻笑:“殿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推断?”

邺王:“百里太后入宫后就有不能生育的传言,当然那时父皇已经老去。而结果道长也知道,百里太后怀了私生子,掌控朝政坚持生下,最后闹出了一出荒唐剧,不仅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还玷污了家族的声誉。现在孩子和生父都不知所踪,百里的遗体也不见了,调查起来越来越困难。”

墨林:“百里太后入宫是在鸿灵元年,至今也才十三年,与我说的历史资料中的三十年空白并无直接关联。当然,如果有关联,那么鸿灵元年的历史也应该被抹去了大部分,一片空白,自然就有联系了。”

“那道长有何见解?”

墨林:“正如我刚才所说,紫宸国公能够生育,但在近三十年中没有生育一定有其原因。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这个因果。据史书记载,成钧元年时紫宸国公登基,朝廷动荡直至第十六年,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殿下了解吗?”

"我曾听长辈提及,似乎与东瀛岛国有些关联,不过瀚海的具体情况我就不得而知了。据说先皇亲自领兵,率领二十万魁门军出东关,那场战争持续了八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党派林立。先皇归来后,以雷霆手段整顿朝政,铲除党羽,恢复江山社稷。他日夜居住在金銮殿,未曾回寝宫,无暇顾及后宫也是情理之中。"

"殿下刚才提到的魁门军,是不是那个不涉足朝廷的魁门?"墨林看似不经意地问道,邺王并未回避:"那是现今的魁门,当年的魁门与北戎国有深厚的关系,不过具体的详情,本王并不清楚。"

他露出笑容,满口的虎牙闪闪发光,透露出森然的寒意,让道士感到一阵寒意。

"如此看来,即使除去这十六年,朝局稳定后的十四年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邺王沉默了,思考许久也未能理出头绪:"确实,那十四年间后宫佳丽众多,先皇时间充裕,朝局繁荣稳定,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

墨林微笑道:"殿下,您认为在何种情况下,一位帝王会变得完全不同以往呢?紫宸国公如您所说,是个崇尚武举的人,但却突然大力推行科举,由武力治国变为文治,由动荡不安到十六年后国家复兴,这一切都发生在成钧十六年,这是否过于巧合呢?"

这句话像当头棒喝,使邺王恍然大悟:"道长所言极是,成钧十六年确实至关重要!"

"殿下别忘了,我们刚才查阅的史料显示,成钧十六年,紫宸国公迎娶了一位新的贵人,而且当年也只有她一人被接入宫中!"

邺王举起酒杯,听到这话,杯子瞬间破碎,他震惊得身体一震:"你是说凰棠氏!"

"没错!但需要注意的是,凰棠氏并非直接被册封为贵人,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司帐做起,逐步晋升为凰贵人。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不难看出,凰棠氏成为贵人后,紫宸国公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殿下,您能看出其中的关联吗?"

邺王额头微微渗出汗珠:"紫宸国公宠爱凰棠氏,以至于她能影响大戎朝的政局?"

"正是!殿下继续思考,史料上是否有记载凰棠氏后来的事迹?"邺王闻言又是一惊,急忙再次检查竹简,然后颤抖着声音说:"道长果然料事如神,史书上关于凰棠氏后续的事迹全都缺失,但其他贵人和昭仪的记载却详细完备!"

墨林微笑着回答:“就是这样,如果凰棠氏没有问题,历史书上就不会对她有那么多挑剔。凤栖宫是在成钧十六年建成的,这座壮丽的寝宫反映出当年紫宸国公对凰棠氏的深深痴迷。而凤栖宫如今变成冷宫,也揭示了凰棠氏的悲惨命运。门前马蹄石的磨损程度揭示了它曾经的繁荣,但越是繁华,就越难抵挡世态炎凉。”

邺王皱着眉头:“这样说来,一切都有了解释。凰棠氏为大戎带来了繁荣,自然风华绝代,我父皇因此对她宠爱有加,赐予寝宫。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现在的情况呢?百里太后是在凰棠氏之后入宫的妃子,她的死与凰棠氏有什么关系?我父皇的死又与她有何关联?”

邺王的脸色显得忧虑,这场龙凤大案牵涉的恩怨越来越复杂,他感到越来越难以看清真相。这场前世今生的互相亏欠,究竟何时才能尘埃落定。

墨林起身,走到窗边向外望去。王妃已经不在对面,这让他稍感安心。

他转过身:“殿下,其实整个事件才刚刚开始,但要理解清楚,并不困难!”

邺王:“道长直言不讳!”

墨林:“很简单,宠爱会滋生贪嗔,美貌会引发嫉妒。她能在盛世中代表大戎,也能在衰败时被大戎抛弃。错误在于紫宸国公爱上了她,错误在于她也爱上了大戎的皇帝。但北戎国这个国家,原本就容不下她这个逆流而上的庶女!”

邺王:“本王不太明白,但从道长的话中听出,凰棠氏对大戎似乎很重要,但她只是一个贵人!”

墨林被他的问题逗笑了:“问题就在于,她是个贵人!”

(sdingdiannn/ddk58196305/367057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